王金荣在方舱
单就进舱,从开始的手卫生,到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外科口罩、戴帽子、穿第一层隔离衣、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再戴第二层手套、穿第二层隔离衣、戴护目镜、穿鞋套、穿靴套,每一步的注意事项她都要再三叮嘱,仔细检查每个有可能的缝隙,要完全避免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比如,有的人脸大,戴完口罩会有缝隙,我就会用宽胶带粘好,要知道任何一点点疏忽就会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虽然进舱“穿衣”已经很麻烦,但跟出舱“脱衣”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王金荣告诉记者,医护人员上完6个多小时的班,已经很疲乏了,出舱这一步她要求更严厉,盯得也最紧,“因为一旦脱不好,就很容易把病毒带出来。”“脱衣”讲究慢,动作要轻柔缓和,需要进行多个消杀步骤,手可以接触哪里,不能接触哪里,都有专用的手法,直到全部合格,才能出舱。
出征武汉
守住方舱内所有人的安全,连空气都不“放过”
2月9日到达武汉,在开舱前,王金荣白天培训队友们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晚上到各驻地检查考核队友们练习的情况,回到房间后还要整理流程,她每天睡觉不到4个小时。2月13日19:30开舱收治病人,一直到开舱后的第三天,随着所有医护人员轮班进舱出舱,她们三位感控人基本上已经把300多位医护人员全部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指导了一遍。
王金荣在培训
“经过20多天的实战,所有流程他们基本熟练了,出舱我们也会安排2位队员一起,便于互相检查。”王金荣说,除了医护人员,方舱内的任何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后勤也要经过他们培训、监督,紧绷的弦一刻也不敢松懈,“不允许有一个‘漏网之鱼’。”
虽然不像抢救病人那样惊心动魄,也不像护理病人那样与病人有直接的互动,但王金荣却始终在和病毒进行着“交战”,连空气都不“放过”。“我们会采集像病人手上、病人床头、医护人员手上、舱外、卫生间等各个点的空气样本,然后进行培养检测是否合格。”
王金荣
王金荣说,感控团队的目标就是,付出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确保自身零感染。“零感染、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