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小城追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淳】农家乐里奔幸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蓝溪村大山自然村位于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风景区内,山清水秀、丘陵绵延。“国际慢城”带来了游客,也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2010年9月,“蓝溪媳妇”陈孜辞掉了常州的设计师工作,选择回村创业,从最初的“春牛农家乐”到如今的“南京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模式的同时,也把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本土味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桠溪红烧肉”“婆婆家的玉米棒”“阿姨家的老麻鸭”“一只有身份的固城湖螃蟹” ……打开农家乐菜单,本土特色菜令人垂涎三尺。记者注意到,他们家还根据二十四节气饮食理念,配置了不同时节的蔬菜,比如春季有早园笋、马兰头、香椿、韭菜、水芹等;夏季有茭白、凌木根、马齿苋等;秋季吃菱角、莲藕、青菜;冬季则有萝卜、白菜、大青菜、芦蒿等。精致的配菜让“春牛农家乐”在节假日期间不停翻台,一次最多能容纳150多人。

走进春牛农家乐,中式风格的装饰古色古香,“从零到现在,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建起来。”学设计出身的陈孜在农家乐和民宿的装修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一开始只能接待6桌,然后攒了点钱就不停捯饬,扩大接待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学习,提高服务品质。”

主动求变,探索美丽经济更多可能

“这是第三次来他们家了,菜非常新鲜,城里都吃不到。”南京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来大山村农家乐举办同学聚会,“吃吃农家菜,看看风景,享受这里的慢生活,让假期也慢下来。”

“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但如何做精致、做长远才是我们不断要去探索的。”陈孜除了琢磨新菜品,她还会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等多方面的“私人定制”服务,例如设计当地游玩线路、准备特色“伴手礼”。

除了经营好自家的农家乐,陈孜还为村里其他农家乐、民宿等牵线、搭平台。“南京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主要挖掘周边餐饮和民宿资源,引导社员资源共享,提升乡村的运营能力,深度挖掘合作社社员的餐厅美食特色、经转介绍民宿资源,通过定制型旅游对照市场需求,形成了吃、住、游、购的一站式服务。”陈孜介绍。

生态为基,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其实,蓝溪村以前也走过“弯路”, 兴办化工企业,开山采石、采砂,经济短期有了起色,却对生态造成了影响。2006年,先后关停了采石场、采砂场、塑料厂,同年,“桠溪生态之旅”风光带全线贯通,才有了现在红红火火的乡村经济。高淳区桠溪街道蓝溪村党总支委员张琪表示,以前村里人均收入7000元,现在蓝溪村目前有农家乐65家、户均收入15万元,每年接待游客133万人,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一步蓝溪村将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守正创新,深挖民宿文化、注重乡风文明,积极发挥村党总支的引领作用,建设集民宿、餐饮、茶文化展示销售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农”、“乐”结合康养项目。同时拓宽产业销售渠道,利用电商服务站将本村民宿、农家乐、茶叶、早园竹等产品纳入电商带货范围,加大线上推广销售。让旅游民宿发展带动村民增收,拉动集体致富,实现农旅融合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已经成为高淳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亮点。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旅游,通过桠溪街道石墙围民宿村的打造,探索出乡村民宿与职工疗养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走上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发展新路子。未来,高淳将继续坚持生态为基,保护与开发统筹实施。坚决不搞大拆大建、整村装修,坚决不搞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切实保护原有生态本底和山水肌理,大力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美丽经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拍摄 赵雨晨 李铭哲 剪辑 王一萌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