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副部长一开口就秀了一把中文:“不用翻译,我是厦门大学毕业的。”
慕尼黑车展上,德媒记者感叹:“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听到过这么多德国人说中文!”
英国小学生们用中文battle的视频走红网络,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中文说唱的巅峰对决!
外国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持续高涨,组合SHE的那句歌词“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逐渐成为现实。
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全球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
学中文的人数不断增多,汉语考试也随之“升级”。
就在去年年底,汉语水平考试(HSK)打破原有6级“天花板”,推出7-9级高等测试,专为攻读研究生的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外学习汉语语言研究的学生以及使用汉语进行学术研究以及经济、文化和科学交流的非母语者而设计。
“加密通话”真的失效了吗?
图源:百词斩
但也有网友指出,一些南方地区的方言让中文母语者(native speakers)都倍感困惑,“破译”它们仍需努力:
此外,还有一些很少出现在英语里的表达方式,成为了许多中文学习者的苦恼。比如“花式量词(measure word)”:
令人头痛的“的地得”:
断句绕口令:
既有历史底蕴 又有国际范儿
“中文慢慢失去了加密功能”反映出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而这离不开中文自身的魅力。近期,“博物汉字”项目团队用甲骨文(oracle bone inscriptions)动画呈现了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牧野之战。网友表示“让甲骨文动了起来,让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字史活了起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该团队成员选取的这些甲骨文汉字主要是象形字(pictographs)和会意字(associative compounds),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主动关注甚至了解甲骨文。
甲骨文版《西游记》 图源:央视新闻
此外,不少汉语词汇还成功“出口”,见证了汉语走向国际的进程。跟随双语君一起学习一下吧!
兼具“历史底蕴”和“国际范儿”,中文逐渐闪耀世界舞台。
2010年,联合国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确立为中文日。十多年来,联合国总部和办事处,以及世界各国都会举办精彩纷呈的中文日活动,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走近中文、感受中华文化提供了窗口。
图源:新华社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你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与对方谈话,你的话会进入对方的头脑。如果你用对方的母语与之谈话,你的话会进入对方的心灵。”
你遇到过哪些“中文加密失效”时刻?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