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厚度只有A4纸五分之一,能实现氢能与电能转化,扬州研发出打破进口依赖的质子交换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26日讯(通讯员 露莎 西伯 记者 陈咏)一张厚度只有A4纸五分之一的“薄膜”,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这张“薄膜”,出自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一家企业。记者26日现场了解到,这样一张貌似吹弹可破的“薄膜”,科技含量不容小觑,可以实现氢能与电能的转化。

骄傲展示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质子交换膜,被称为氢能产业的‘芯片’,是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江苏金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四海告诉记者,眼下产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届时将打破同类产品的进口依赖。

专业人士表示,氢能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据悉,目前扬州正致力打造“6群13链”产业体系,其中明确把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金材科技展厅,一台微型氢能燃料电池正带动着风扇转动。“这块电池里使用的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谢四海缓缓地打开一卷“薄膜”向记者介绍,它的厚度只有15微米,也就是一张A4纸厚度的五分之一,1平方米仅有20多克重,放在燃料电池发电的关键核心部件——膜电极组件最中间的位置。氢气被分解成电子和质子后,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能,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和氧结合变成水。

谢四海告诉记者,目前质子交换膜90%依赖进口,价格为2000元/平方米,而一台氢能源汽车至少要用到20平方米。企业组建了专项科研小组,与多家高校技术合作,实现了质子交换膜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成功打造出了一条质子交换膜生产线。质子交换膜科研小组成员张裕刚说:“我们正在对质子交换膜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从一次涂布改成两次涂布,可以把成品率从70%提升至95%左右。”

研发改进

记者采访获悉,不久前,金材科技的“面向氢燃料电池的高通量质子交换膜关键制造技术研究”,获得了扬州市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奖金,为质子交换膜在扬州实现大规模量产增添了动力。“我们实验时间累计已达4000多个小时,完成了中试,目前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部分样品正在汽车上做测试,预计明年年初可实现量产。届时,质子交换膜价格预计能降到每平方米600元左右,一台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成本可以降低将近3万元。”谢四海自信展望:“未来,‘扬州产’质子交换膜可望被用到氢能源汽车上,展示我们扬州的‘氢实力’。”

校对 徐珩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