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他们眼中的他:难以替代!丨行者无疆·援外医疗⑦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964年,中国政府向桑给巴尔派出首支援桑医疗队,历时59年的友谊自此拉开序幕。196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桑给巴尔,16岁的当地少年哈吉•姆维塔•哈吉(以下简称“哈吉”)第一次对中国有所了解。10年后,青年哈吉迎来宝贵的机会,前往中国追寻医学梦,他自己也不曾料想,此后的发展和工作与中国和中国医疗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耕医疗系统数十年,数次担任院长的哈吉,与一代代中国医疗队员有了交集。

一张在南京结缘的老照片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哈吉作为桑给巴尔的一名有志青年,先后两次前往中国求学,这十多年学医的经历,不仅为他的职业生涯铺下了底色,也让他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哈吉办公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一直摆放着一张他在南京留学时和老师们的黑白大合影。每当新一期中国援外医疗队来到阿卜杜拉·姆才医院,他都会拿起桌上的照片,用中文与中国医疗队员们聊聊自己的留学经历,这样一种简单的“叙旧”方式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初来乍到的队员们放松不少。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张沉默的照片,在命运的牵引下,跨过岁月长河,让有缘人再度相遇。一张相同的照片也存放在中国(江苏)第2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周振德的家中。周振德20年前因病去世,为人谦逊低调,家人对其援桑的故事所知不多。直到2021年,作为晚辈的刘欣沿着他的足迹来到桑给巴尔,才知道自己的公公(长辈的尊称)还曾是哈吉的老师。

“公公因为斯瓦希里语讲得好,回国后被选派到南京新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为桑给巴尔来的留学生培训授课,他的笔记本中还记录着一张当年14名留学生名单,这个名单中第11位学生就是哈吉院长。”中国(江苏)第 30 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刘欣告诉记者,当她给哈吉院长看这些照片以及相关信息时,两人都很激动,哈吉很肯定地表示,周振德是他的老师之一。

在南京结缘,在桑给巴尔结果,一位是弟子,一位是晚辈,跨越近50年的重逢,也见证着一代代优秀援外医疗队们的故事。哈吉院长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饱含深情地说道:“我的职业生涯和政治生涯的起点都在中国,而且后续的发展和工作也与中国和中国医疗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难以替代的“中国通”

哈吉的工作履历十分丰富,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还担任过桑给巴尔最大的公立医院纳兹莫加医院的院长、桑给巴尔卫生学院的院长,做过WHO驻桑给巴尔的官员,当过国家议员。

“他在当地被当作一个宝,对整个医疗系统都非常熟悉,因为没有合适的人能够替代他,所以70多岁本该是退休的年纪,还担任着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的院长。”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副队长殷骏告诉记者,在帮助他们适应奔巴岛的工作和生活后不久,哈吉便退居二线,前往纳兹莫加医院担任巡视员。

作为“中国通”,哈吉接待过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每一期援外医疗队员来到桑给巴尔,都会面临语言不通、条件艰苦的问题。哈吉会主动教一些简单的斯瓦希里语,帮助中国医生开展日常工作,方便他们与当地病人打交道。他也会提前打“预防针”帮助队员们熟悉工作环境,“这边的医疗条件艰苦,和中国的常见病种不一样,传染性疾病居多,平常急诊也比较多......”

正式退休前,哈吉依旧“穿针引线”般为中国医疗队提供了一次很大的帮助。2022年春节,一位年过六旬的华人在当地不慎摔伤导致严重骨折,她多方了解后前往纳兹莫加医院向中国医疗队寻求帮助。医疗队当时共有21名医生,来自南通和苏州3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生又组成两支队伍分别在温古贾岛、奔巴岛的医院工作。

“因为奔巴岛外伤事故多所以安排了骨科医生,为了避免患者路途奔波,医疗队决定安排我们外科手术团队前往纳兹莫加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殷骏说,“从病人检查、住院、手术,包括与本地医生沟通制定手术方案,到最后康复出院,整个过程上上下下都是哈吉院长在帮我们联络安排。”元宵节那天,中国医疗队多学科团队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异国为华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

道不尽的“认可与感激”

每逢中国医疗队来,哈吉院长会去机场热情迎接,一年后他又不舍地送走。奔巴岛地方小,设备简陋,不仅医院里只有一台CT机,生活区也只有一个“村口”小卖部。突然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几分钟的小停电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停电很正常,大停电经常要等8-10个小时。

“如果我们在手术途中突然遭遇停电,哈吉院长会派人来打手电;停水了,他会派人接水送给我们。”中国(江苏)第 30 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奔巴岛队长邹晨告诉记者,哈吉院长对医疗队员非常照顾,包括个人电话卡、银行卡,生活物资等,都是他亲自安排。

他非常认可中国医疗队员的工作。每周例会上,哈吉都会和医疗队员商讨医院相关事宜,他非常看重队员们的意见,例会上反馈的事情,一定会竭力解决。“因为他知道我们医疗队在这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病人,所以我们的意见,他特别的重视。”邹晨说。

因为感激中国医疗队员的付出,每逢过节,哈吉也会自发为队员们送一些手工制作的传统点心,邀请队员们到他的家中做客,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自己的家人。他热爱中文,会唱很多中国民歌,私底下还为队员们表演过《茉莉花》。作为中国培养起来的医生,哈吉也对自己的后辈寄予厚望,“希望孙子能继续从医,并前往中国学习。”

邹晨直言,这一切都是缘于他对中国的了解和热爱,更是对医疗队员专业的认可与人格的钦佩。1970年,哈吉被选中在纳兹莫加医院工作,参加中国医疗队的培训。作为最早一批跟着中国医疗队一起工作的人,如今退休的哈吉,依旧清楚地记得当时和中国医疗队工作的情形。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在工作中秉持这样的精神,59年累计33批医疗队奔赴桑给巴尔,共诊治病人70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20多万例,拯救危重病人4万多人次。哈吉见证过无数这样的故事,他在很多场合表露过心声:“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份友谊。”

援外医疗有声漫画 扫码可听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江苏省卫健委

策划:孙庆 刘璞

本期执笔:王梦航

美编:冯晨禛

校对: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