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论,郑永年、杨丽君新书《中国叙事》出版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如何讲好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如何让西方理解、接受、认同中国模式及价值?日前,由中信集团出版,郑永年、杨丽君写作的《中国叙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读者见面,作者围绕“中国叙事”主题,开宗明义地讲述中国叙事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方法论的宏观思考,进而层层递进揭示中国话语的本质,深入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关键点、目前中国叙事存在的困境等,由此来启发读者,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叙事的常识基础,明晰把中国方案说清楚、讲明白的关键点,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更好地运用中国智慧、传递中国经验、模式、规则、理念,打造中国话语体系,提升软实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郑永年、杨丽君指出,“中国叙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建立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抓手,在长期思考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并指出中国话语是“另一种制度选择”,进而详细分析“如何叙述中国经济制度”“如何正面叙述中国政治制度”“如何应对中美意识形态斗争”,并指出“中国叙事有效知识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兼具前瞻性和方法论特点,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作者认为,在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因为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往何处去有很多不确定性。一些西方国家更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在中国身上。因此,我们要帮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不要让西方把对中国的理解强加到我们身上。从这一层面来看,尽管我们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向西方学习了很多经验,但,但我们不仅不会变成西方国家,反而越来越“中国”。这些年,我们提倡“文化自信”(或者“文明自信”)就是中国文明复兴的理论表述。

本书作者郑永年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IIA)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作者杨丽君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专注于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研究,日本第21届大平正芳学术奖获得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