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一度梅花一度春》
越剧《一度梅花一度春》
《一度梅花一度春》回望雨花英烈的真实事迹
说到刚上演的越剧《一度梅花一度春》,李佳秋告诉记者,它以“叩问心灵、回溯初心”的结构,通过百岁党员帅孟奇的视角回望了帅孟奇、何宝珍、郭纲琳、黄海明等一批雨花英烈的真实事迹。
“创作之初,我一直在寻找是什么让他们抵御寒冬,勇往直前?直到我在雨花台看到一段文字:我想让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我才懂了这些年轻人质朴的理想。”李佳秋感慨表示,“一度梅花一度春”,他们秉承初心,迎霜战雪踏过冬天,最终迎来胜利的春天。帅孟奇尝尽人间疾苦,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在她的见证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个人生片段的缩影通过《一度梅花一度春》再现人们眼前,谱写着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奋斗的百年发展史。
一年在南京导两部,“这里是我的福地”
说起来南京是李佳秋的福地,她欣喜地告诉记者,《一度梅花一度春》是她今年在南京执导的第二台大戏,上一部是大剧场版越剧《金粉世家》,已于4月20日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首演,并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
大剧场版越剧《金粉世家》
记者了解到,大剧场版《金粉世家》极具厚度感的舞台呈现,使得全剧对于主题的深层次挖掘更为突出,金燕西精神世界的聚焦,以及金家群像的刻画,彰显出这部作品与当下现实中的联系和意义。
大剧场版越剧《金粉世家》
大剧场版越剧《金粉世家》
李佳秋解释说,《金粉世家》虽然描写的是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但这部经典作品中对人性的启迪在今天也仍有现实意义和思考的价值。“金燕西是笼中之鸟,我们每个人也都可能变成像他那样的笼中之鸟,面对衰败的情景,在人生的机遇面前,我们要如何抉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小剧场或许更多地是强调和观众的互动性、游戏性以及灵活性,而大剧场版本,则给我们以更大的空间来开掘作品本身的现实意义。”
豫剧《太行之子》即将在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展演
李佳秋告诉记者,她执导的另外两部大戏为现代豫剧《太行之子》和现代邕剧《茉莉花开》(又名《梁小霞》),分别在河南和广西首演。
豫剧《太行之子》剧照
其中,5月16日首演的豫剧《太行之子》,是一部风格迥异的现代戏。她介绍说,《太行之子》由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编剧,入选河南省2022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该剧以“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为原型,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吴金印扎根太行山区、艰苦奋斗,最终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建成美丽家园的故事。
豫剧《太行之子》剧照
豫剧《太行之子》剧照
李佳秋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类似焦裕禄式的人民好公仆。吴金印扎根基层60多年,他那种永不服输的抗争精神,不仅是生活在太行山一代人民身上所具有的,更是整个民族精神力量的体现,“《太行之子》不但要展示一位真实的乡镇党委书记榜样的形象,更要把这种精神展现在舞台上。”她还透露,这部剧即将在郑州参加文旅部艺术司和河南文旅厅主办的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上展演。
现代邕剧《茉莉花开》将抒情贯穿于叙事始终
大型现代邕剧《茉莉花开》(又名《梁小霞》),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南宁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以抗疫英雄梁小霞同志先进事迹为题材而创作的。
邕剧《茉莉花开》
邕剧《茉莉花开》
对于这出戏的导演创作,李佳秋抓住了“母女情”这个关键点,将抒情贯穿于叙事始终,通过母亲守护在昏迷的女儿身边与女儿的灵魂隔空对话展开故事,让母亲和梁小霞的两条叙述线的交织呈现,“一面回望了她的成长历程,看到母亲、看到这一方水土对她的教育和培养;一面展现出她面对抗疫艰险,在生死抉择之间所展现出的不凡品格,从而塑造出梁小霞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邕剧《茉莉花开》
邕剧《茉莉花开》
首演后,专家和观众都对《茉莉花开》给予了充分肯定。抗疫主线和母子情线交织并行,将亲情和家国情怀有机结合,彰显了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格。而且舞美借助视频音画等新技术手段的创意新奇,也让舞台呈现面目一新。
理论和实践相互反哺,得到三省一线院团邀约
在采访中,李佳秋告诉记者,虽然是90后,但自认并不年轻,“梅耶荷德、布莱希特等伟大导演二十多岁就开始了导演工作,我只希望,自己的开始不要太晚。”
2006年李佳秋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开启了她的戏曲事业之旅;2011、2015年,李佳秋分别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专业,获本科、硕士学位;2020年至今,李佳秋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导演廖向红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著名导演张曼君的入室弟子。
李佳秋的导演生涯从28岁开始,在她看来,无论是生活阅历还是知识储备,都刚刚好。2018年,她独立执导了大型古装豫剧《鱼玄机》,其后五年,又独立执导了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京剧《格桑梅朵》、京剧《梦中的婚礼》、越剧《金粉世家》、豫剧《太行之子》、邕剧《茉莉花开》(又名《梁小霞》)、越剧《一度梅花一度春》八个剧目。
“我在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了14年,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研学导演专业,学习经历也让我认定了“导演”,它将是我的终身职业。”李佳秋说,目标确立后,她就在思考,如何去实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导演?“我想只有终身学习,未来才能渐渐明晰。在校园里的系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校外实践也极为宝贵。所以我早已做好了进入社会检验、历练、学习的准备。”
于是,从2018到2022,这五年里,李佳秋始终坚持一边读书,一边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反哺。通过作品的历练和积累,终于收到来自广西、河南、江苏三省一线院团的创作邀请,创造了今年四部现实题材大戏首演的欣慰成果。
而纵观这些作品的创作实践,在思想立意、舞台呈现和观众反响上都体现了李佳秋作为“90后”青年导演的历练和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