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妇李女士(化名)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后42天体检时告知医生,感觉产后腰疼、屁股疼、腿疼、脚后跟疼,哪哪儿都不得劲儿。特别是躺下来会臀部疼痛,还常伴随大腿内侧痛,走路还觉得脚后跟疼。家里老人说是受凉吹风了,非要让穿厚袜子棉鞋子,李女士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据李女士的描述,医生对她进行了评估检查,通过骨盆带徒手评估发现了其骨盆前倾,同时伴随单侧髂骨侧倾后旋,导致出现明显功能性长短腿情况,骶髂关节运动实验显示骶髂关节阳性体征。结合李女士生产情况发现,她由于孕期增重过快、宝宝是巨大儿等原因,导致产后骨盆位置明显改变而出现了疼痛问题。医生决定予以徒手骨盆带调整同时松解部分筋膜,配合盆腹力呼吸运动调整强化。考虑到患者的疼痛因素,在给予稳定性训练的同时强化骨盆稳定。一个疗程后,李女士骨盆功能性位置恢复,不仅长短腿消失了,各处的疼痛也明显减轻。“我妈妈再也不要我穿厚袜子和棉鞋了!”李女士开心地说。
什么是骨盆带疼痛?吴晓丽介绍,骨盆带疼痛是指由于骨盆位置改变造成的整个骨盆部位、以及相关联引起的疼痛。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大部分可能出现过孕期的骨盆带疼痛,有些轻微的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有些女性的疼痛影响翻身、走路等日常活动,出行需要借助拐杖或者轮椅,而且这种疼痛可能会伴随她整个孕期甚至到产后。
“整个骨盆带都分布着痛点,排除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疼痛,一般都与关节的不稳定有关。”吴晓丽表示,骨盆有三个关节,分别是前方的耻骨联合和后侧的两个骶髂关节。当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节出现异常时,往往影响整个骨盆带的稳定性。这时候就常常会引起“耻骨处有疼痛或者撕裂感” “大腿根部疼痛” “阴道内疼痛” “翻身、上下楼困难”等等。
对于骨盆带疼痛的治疗,专家指出,首先通过骨盆带触诊及评估确定骨盆功能障碍,之后使用各项筋膜松解技术、MET肌肉能量技术及汤普森技术调整骨盆恢复正确的功能位置,恢复正常功能,改善腰骶疼痛、功能性长短腿及长期力线改变导致的姿势体态异常问题。
【疼痛治疗小贴士】
① 出现疼痛就要立即处理,请务必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评估当然是第一位的,正确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是治疗方案制定的基础。
② 治疗疼痛的方法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而制定,不可通用,就像中医所说需辩证下处方,疼痛治疗也是如此。
③ 运动处方并不是普通的健身训练,需具备专业的医疗经验,熟悉相关禁忌症,以免不当运动引起病情加重,同时需要更详尽的生活、饮食、女性各个时期的健康宣教指导。
通讯员 王凝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