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家中需要维修的棕绷床
多方寻找 找到一位修棕绷床的老师傅
接到读者的求助后,记者也犯了难。在南京,修棕绷床的手艺人已很少,记者多方寻找后,终于找到一位祖传三代维修棕绷床的邵师傅。
邵师傅说,在上世纪80年代,棕绷床很受欢迎,全南京市有20多家木器厂都做棕绷床,“那时候结婚都时兴买棕绷床,不像现在年轻人喜欢席梦思。”修理棕绷床几十年,邵师傅对其优点了如指掌,“透气性好,有弹性,又有一定的硬度。”很多老人喜欢棕绷床就是因为它综合了硬板床和床垫的优点,但棕绷床也有它的短处,睡的时间久了,棕绷会逐渐没有弹性,睡在上面就腰酸背痛。
南京小有名气的修床匠 每年回南京都要帮人修床
“修理棕绷床这项手艺,由爷爷传给父亲,再传给我。”邵师傅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制作、维修棕绷床。2013年,到武汉帮儿子带小孩,可即使这样,南京的人们仍然记得他,总会有人联系修床。“我在南京‘修床界’也算小有名气了,之前,老有人打电话或者在网上找我修床,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我每年回南京1-2次,那时候就帮他们修。”说到这里,邵师傅颇有种“我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有我的传说”的骄傲。
但近两年维修棕绷床的人逐渐少了,“现在时代变迁,棕绷床的替代品太多了,已经很少有人选择棕绷床。”10年过去,邵师傅还是很怀念当年修床的时光,也对手艺不能继续传下去而感到可惜。
尽管现在修床的频率不及以前,但邵师傅的手艺并没有丢,“我一个人就能修,修完可以用很多年。”修一张床很费体力,大约需要四个小时,邵师傅表示其中技巧很多,要使巧劲才行。相较于重买一张新的棕绷床需要四五千元,修床价格在五百上下,性价比较高。
扬子晚报微信“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服务百姓
为了帮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更好地回归百姓生活,微信和腾讯地图联合发起“小修小补”引路行动,并携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上架专属的“小修小补便民地图”。
自从这份服务百姓的地图上线,扬子晚报已满足了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类“小修小补”的需求,帮助市民轻松找到家门口的便民修补小店。
打开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扬子晚报”,在菜单栏“读者服务”中点击“便民地图”。
便民地图二维码
后记:一份信任,绷紧一张棕绷床
11月9日,记者将邵师傅的联系方式发给读者,读者很感激,“辛苦了,谢谢你们”。他们约好春节前后维修,至此,“修床难题”得到了解决。
8日是记者节,带着读者的信任,我们一整天奔波在路上寻找修床手艺人,这份信任是对《扬子晚报》品牌的信任,也是对记者这个职业的信任。关心更多的人、关心每一件小事,我们愿意一直做走在路上的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凤 李舒曼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