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误区之一:一直有吸烟,但是身体很健康不用担心慢阻肺
在“慢阻肺”诸多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吸烟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会患上“慢阻肺”,而且吸烟者中患“慢阻肺”的比率在逐年增高。副主任医师方小谦介绍说,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病因,吸烟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支气管阻塞和肺脏结构破坏。
误区之二:早期症状轻微,对身体影响不大
COPD属于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很多患者虽咳嗽、咳痰多年,但并非影响生活及工作,往往不予重视。事实上,早期治疗能够帮助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可起到“少花钱,疗效好”的作用。
误区之三:不重视稳定期治疗
很多患者会在急性加重、症状严重时到医院看病,但病情相对稳定时自己又感觉用药和不用药差别不大,所以没有坚持用药。其实,慢阻肺属于慢性病,气道病变长期存在,导致肺功能加速减退。
主任中医师颜延凤提醒,在缓解期也需按医嘱用药,秋冬季节可以选择中医食疗、膏方等进行调理,有助减慢肺功能衰退速度,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误区之四:口服药方便,吸入药物麻烦,效果都一样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最有效的第一线的缓解症状的治疗。选择吸入疗法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获得较高浓度,迅速到达肺部,起效迅速;二是所需药物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较轻;三是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误区之五:慢阻肺患者力气不足不宜活动
很多慢阻肺患者经常静坐不动,稍微一动则诱发气促,难以耐受,自觉疲劳乏力,需要休息。但是,若谨记量力而为,循序渐进,选用合适的辅助方法帮助锻炼,长期能增加体能、减轻症状。
图源 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C-O-P-D法”,教您巧防治
C—cease[停止]
停止吸烟
据统计,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9.3%;25%的重度吸烟者最终会发展为慢阻肺。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慢阻肺患病率达75.3%。
停止吸烟是预防慢阻肺的第一步!从专家接诊情况来看,慢阻肺患者的患病年龄处于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喜欢抽烟的市民,最容易被慢阻肺“青睐”。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烟民,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慢阻肺患病风险就越高。
O—open[打开]
经常打开窗户通风
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除了吸烟之外,还有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合物、室内油烟、室内空气污染、户外大气污染、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幼儿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秋冬季节,阴霾天气相对容易增多,更要注意。
方小谦介绍说,三手烟主要是指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所以,家中需要保持开窗通风的好习惯,尤其是家中客人抽烟离开之后要及时通风。
P—pm[下午]
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最好选择下午锻炼
虽然是秋冬交替季节,不少读者朋友仍然坚持晨练,但是专家指出,对于患有慢阻肺的病人来说,不适合在早晨及上午进行运动和锻炼。
该院肺病科(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蒋光介绍说,秋冬交替,室内室外温差较大,而且因为气候寒冷,空气污染物容易被“压”至近地层,并且处于稳定状态,不易扩散,从而使早晨成为污染的高峰期,上午8点-9点左右又是上班早高峰时段,空气的污染较大,这些因素会增加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和肺部功能的负担,致使病情恶化。建议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最好选择下午2点-4点进行锻炼。
D—do[做]
三类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测
慢阻肺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活动后呼吸气促等,但是由于人体的肺部代偿能力较强,不少早期慢阻肺患者无明显症状,这常常造成不少人错过最佳的诊疗时间。一旦等到出现反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病情多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起来也较为棘手。中晚期慢阻肺5年内死亡率可高达20%至30%。
方小谦介提醒,慢阻肺不仅仅是肺部的疾患,还与心血管疾患、内分泌疾患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目前业内公认的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测,一般只需要花费100多元。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对着仪器吹几口气,就能评价气道阻塞程度。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常规体检中往往没有这一项。所以建议长期与厨房油烟打交道的家庭主妇、长期与粉尘接触的工人、经常抽烟的“老烟枪”这三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做肺功能检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通讯员 杨璞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