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放大镜理论”创作视角
改写女性题材写作定式
《苍山》并不是王颖杰创作的第一部女性题材作品。作为国内较早开始女性题材创作的编剧,作为一名女性,一个母亲,一位多产的创作者,十年来王颖杰早就在女性创作领域颇有建树,写出过一系列展现女性生存现状和价值追求的作品。王颖杰笔下的女性角色有女白领、女医生、女民兵、女设计师、女咖农……她们真实可信,生动饱满,充分展现了当代不同女性在不同年龄、阶层和领域的生存面貌和精神世界。
在被问到“这次写作与您以往写过的女性题材,有什么不一样”时,王颖杰表示,《苍山》的女主角是个女钟点工。职业不同仅是表面,这次写作,她认为最大的一个创新改变就是,深入挖掘了女主角身上“大”的一面。也就是说,《苍山》的女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中年女性,更是从乡镇到城市、中国城乡变迁进程中面临困境和选择的无数人的缩影——她是时代洪流和历史长河中的一员。
这个创新视角的突破性改变,基于王颖杰在多年女性题材创作中提出的一个独到的写作方法叫做“放大镜理论”——不着眼于女性的“小”,仅仅将探讨女性的点局限在浅层次的情感纠葛和性别歧视等狭小老套领域;而是看到女性的“大”,像拿着放大镜一般去看待女性,挖掘女性在时代洪流和历史长河中的生存现状、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王颖杰很赞同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在王颖杰看来,女性并非单独存立于世,在创作女性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她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要将她放置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更深远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女性才是立体、流动、有生命力的真正的女性,而不是单一的、狭隘的、被定型的。”
基于“放大镜理论”创新视角所塑造出来的女性人物,能有效避免目前女性题材写作中最大的问题:人物失真感。王颖杰认为,人物失真感通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艺术创作手法上,为了凸显所谓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觉醒,刻意制造男女两性在性别上的对立和矛盾,将男性角色扁平化和丑角化。第二,价值导向上,有些女性觉醒只是表面噱头,最终女性角色所谓的成功还是靠男性的力量和救赎,实现情感和婚恋上的胜利。
如果囿于女性的“小”,无法看到女性的“大”,就会导致女性角色看似突出了她的性别特点,但却被困于这个狭小的天地,反而会悬浮而表面,集体失真。
创新视角下的女性写作
挖掘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厚度
电影《苍山》是王颖杰提出的“放大镜理论”创新视角的集大成者之作。随着女性电影这几年逐渐被关注,在这个大范畴内的女性创作领域,如何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角色,一个真实可信、真正具有当代中国女性典型特点的人物形象,就成了最大的难点和挑战。为此,王颖杰和导演、编剧张帆一起,做了一些创新而独特的设定。
首先是突破传统叙述模式,看见女性的“大”,将女主人公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放大镜理论”。
《苍山》的主角章小妹是个从山东苍山县城老家前往国际大都市上海陪读的中年女性,原本是戏曲演员的她在上海做着钟点工的工作。当她最终决定离开上海,重回老家县城时,却发现老家改了名字,苍山消失在了地图上。这样的女性故事很容易被处理成“不成功的沪漂女子认清现实重返老家”的俗套模式。这就需要看见女主人公章小妹身上的“大”——她不仅仅是她自己,也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城乡变迁历史进程中努力前行女性中的其中一个;更是每一个往前走不了、向后回不去、挣扎在城乡变迁进程中人们的缩影。一旦将女主人公设定在这样一个社会进程大基调里,她就立即鲜活起来,而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个女性的小情小爱或方寸世界里。
其次就是,改变一般女性题材强调的情感轴,不再将故事主线围绕在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婚恋选择上。这也是基于前面所说的第一点,看见了女性的“大”。定下这个方向后,电影的叙述节奏就以女主人公内心的蜕变历程作为关键节点,从而也使人物更有真情实感和生活化,不飘不虚不失真。对于影片中的两个男性角色,也没有刻意丑化以此来浅层凸显女主人公的觉醒。这样就避免了女性题材之前总结的典型问题,塑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角色,讲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故事。
最后就是挖掘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体现她们真正的困境和选择,提供给观众一种价值导向。王颖杰提出,女性题材不能只拿“女性”两字做噱头,而是要真正对女性精神层面的现状有所展现,以及借由她们的困境和选择所带来的背后社会、文化的深层反思,使作品承载更多社会价值、历史厚度、文化内涵。
在《苍山》中,王颖杰借助女主人公个人的困境和选择,挖掘的是在中国城乡变迁进程中努力前行的女性该何去何从。十年前,王颖杰在电视剧《淑女涩男》中探讨的是,女性如何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IT创业公司(可看作是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缩影)立足生存。
在获得50届国际艾美奖提名的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中,她想探讨的则是社会精英女医生在职业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如何找到一种平衡。在网剧《等锅开》中,王颖杰企图挖掘中国现有婚恋价值观下,当代年轻女性面对“相亲”以及“结婚”的现状和反抗。
王颖杰表示,十多年来她创作的女性角色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创作上的目标和理想——看见女性的“大”,从更高的维度、更广阔的世界去看待女性。她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创作视角,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展现当代女性的困境选择,挖掘女性内在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探讨女性题材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厚度、文化内涵。为此,她在女性题材领域总结出了一套创新独到的写作方法,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苍山》也是她一路走来、集大成者的一部佳作。
王颖杰用创作反映和记录时代,她也坚信,在未来自己必将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去影响更多观众和读者,一起更好地见证时代的进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剧简介:
王颖杰,知名编剧,作家。编剧的电影《苍山》,曾获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第15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等奖项提名;同名短片《苍山》,曾获45届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奖项提名;参与编剧的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曾获50届国际艾美奖项提名。
编剧的影视剧《淑女涩男》、《等锅开》等,曾在安徽卫视、腾讯等播出;舞台剧《小猪班纳》、《海豚小哆菲》,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山东青岛大剧院等商演;撰写的绘本《少年英雄格萨尔王》和《小优的阳光暑假》,曾获出版社大奖,销量超10万册。其作品在文学价值和市场价值上,走在业内前列。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