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小雪腌菜”留住老苏州传统韵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今天(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苏州人有“小雪腌菜”的传统。现在大家图方便,在家腌得少了,但仍留恋这口咸甜,所以很多人会在菜场购买现成的。

昨天一早,新民桥农贸市场内的多个摊位正在售卖腌制的雪里蕻,每斤价格在6元至7元,老苏州们正排队购买尝尝鲜。据摊主刘洁介绍,最近买雪里蕻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卖光,“腌好的雪里蕻,可以和很多菜进行搭配,荤素皆宜,素的可以炒冬笋、炒毛豆、炖豆腐,荤可以用来烧鲫鱼、炒肉丝……称得上是十足的鲜美。”

生活的丰富让人不再依靠腌菜过冬,腌菜也从以前的生活必需品成为现在日常饮食中的调味品,只是偶尔拿来尝尝鲜。“虽然腌菜的老苏州越来越少,但惦记这一美味的人却不少,自己动手腌菜,不光是为了尝那一口鲜味,更多的是怀念小时候的时光。”不少老苏州说。

为此,昨天上午,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请来老苏州周廷良教年轻人腌菜,还开设小雪节气体验课堂,教大家如何用最简单的原材料腌制美味。“有部分人是因为原料难买、无处晾晒、怕麻烦等因素放弃腌菜,而80后、90后的年轻人则根本不会腌菜,不少人甚至对腌菜完全没有概念,总感觉腌菜是老年人才会做的事情。”周廷良认为,“小雪腌菜”是苏州长久以来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种老底子的记忆,带有特殊的韵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有人传承的。

“腌菜有四道工序:放菜、放盐、踩实、封口。”周廷良介绍,将雪里蕻放入菜缸,整齐规则地码好后,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穿上干净的雨靴踩实,以隔绝空气。最后,用塑料薄膜盖住缸口,放置重物将雪里蕻压紧,待一个月后汁水渗出,菜梗蜡黄、香味扑鼻时,就可以开坛食用了,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放入青菜、萝卜等。“这时候的雪里蕻、青菜、萝卜都长得很好,被霜打过容易软化,最适合腌制。”

“以前物资匮乏,家里娃娃又多,入冬一定要做足准备。雪里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腌制好的蔬菜,口感脆爽,既能保持新鲜的味道,又能长期储存。”家住里河新村的顾琴芬介绍道,从前,婆婆每到小雪时都会为家里腌上一缸雪里蕻,备着冬天吃,现在这项任务交接到了自己手里,在两代人的蔬菜腌制技法传承中,实现了一种饮食文化的延续。

各地腌菜的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在顾琴芬家,腌制蔬菜采用的是传统、纯天然的技法。“简单、原始的腌制方式能够更完整地保留蔬菜的风味。我从婆婆那学的方法很简单,去除雪里蕻的根部和老叶,用清水洗净后挂在绳子上晾晒一晚,然后把他们切成小段,加入盐搅拌均匀,等到雪里蕻微微变软后要用盐揉捏充分,把菜汁揉出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随后,顾琴芬将揉捏好的雪里蕻放进菜缸,密封保存。“静置半个月就能出缸食用了,腌制好的雪里蕻可以炒毛豆、炒肉丝,这是我们老苏州喜欢的味道。”顾琴芬说。

如今,“小雪腌菜”已经成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特色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冬天对蔬菜的需求,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顾琴芬表示,之后会将腌制好的雪里蕻分发给周围的邻居,“这个手艺是从我婆婆那传下来的,现在我要将这个手艺分享出去,让大家一起感受小雪节气的‘仪式感’。”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