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晶健米业冬天的第一锅新米 “水韵苏米”小雪专场品鉴活动如火如荼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小雪,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北风渐劲,初雪或临,万物冬藏,天地寒凉。彼时,新大米刚刚收割完毕,人们开始储备冬菜,腌制腊肉,共迎冬日时光。

当日,南京“水韵苏米”旗舰店热闹非凡,众多市民在这里争相品鉴“晶健南粳46”新米。这也是“苏米24品”活动2023年度的收官之作。

“苏米24品”是“水韵苏米”旗舰店为发挥展示展销平台作用,在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作为指导下,联合多家苏米核心企业,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在不同节气时间,向老百姓推介江苏各地大米的亲民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好吃、营养”的江苏好大米

活动尚未开始,不少过路的市民就被一锅锅香气扑鼻的大米饭吸引了过来,品尝之后,称赞不绝。“晶健南粳46”新米外观上看晶莹如玉,米粒饱满圆润;米饭软糯可口、香味浓郁;蒸煮时米汤稠、有特有的米香味,饭粒油光,口感略有韧性。

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来发朋友圈,邀请家人,更有不少人直接扫二维码熟悉线上购买程序。

据悉,南京晶健米业前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溧水第一家个体粮食加工厂,经过两代人30年的努力,不断将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公司已是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烘干、加工、储藏、销售、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加工企业,是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苏米核心企业、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粮油科普教育基地、江苏大米加工优强企业。

南京晶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爱保表示,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水平,是晶健米业成功的关键。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为提高种植技术和水稻质量,与省农科院合作种植水稻新品种,2022年试验种植7个新品种,并且与首席专家王才林签订了聘用协议,对公司基地的南粳46原种栽培、大田改良、病虫防治、土肥管理、生长监测、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指导。

此外,持续工艺改良,才能拥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公司日加工粮食能力为300吨,流通大米加工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的米机、去石机及抛光机、色选机等。至今已铸就“绿色基地、特优稻种、物理防虫、低温冷库、工艺先进、品控严格”六大核心优势。

作为第一批进入粮食加工行业的企业,晶健米业带动了不少地方百姓创业和就业。沈爱保在石臼湖旁自建基地3000亩,同时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等模式,与周边农民签订了2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协议,肥沃的土地、精心改良的秧苗、科学的种植、真正从源头保证原粮安全。同时,通过高于市场价收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2022年带动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近年来“晶健牌”大米美誉度迅速攀升,既赢得了市场,又赢得了口碑,连续获得“南京好大米”特等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2021年获“南京好大米十大品牌”,2022年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入选“江苏好粮油”产品,在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上“晶健”南粳46被评为金奖,2023年获第三届“好吃苏米金奖”。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人。”沈爱保说,晶健米业作为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一定将粮食做出样子、做出品牌,让城乡居民吃上安全、优质、绿色、健康的大米,共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此次品鉴活动由溧水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杨昌棉副局长(左一)主持,南京市粮食经济学会徐震中理事长致辞(右三)。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了活动。

(通讯员  刘星鹏  紫牛新闻/扬子晚报记者  黄 静)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