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50,记者来到助餐点时,只见已有七八位老人等在了屋内,但并没有看到助餐点工作人员张文英的身影,“小张去拿饭了,还没有回来呢。”一位老人看着屋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有些担心地说,“路上积雪最容易打滑了,小张还骑着电动自行车。”“饭菜都要他们工作人员自己去取啊?”另一位来替家中老人领取饭菜的女士很是意外,“我还以为都是有车统一配送呢,那这种雨雪天真是不容易。”
正说着,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张文英来到了助餐点门口,“今天迟了。”张文英一边停车,一边跟老人打招呼,随后拍拍身上的雪花,迅速把装着饭菜的保温箱搬向助餐点。开机、刷卡、分发餐点,连头盔都没有摘下来的张文英,动作迅速地把现场等候的老人餐点分发完毕。
“哎哟,你怎么跑过来了。”刚刚喘了口气的张文英这才发现身后还站着一位老人,赶紧把他的饭菜拿了出来招呼老人趁热吃,“我今天迟了,明天给你送楼下。你先在这吃,我去送饭了,走的时候把门关一下就行。”后来记者得知,这位老人腿脚不是太方便,张文英往常都会把饭菜送到老人家楼下,可能因为今天太迟了,老人这才自己到助餐点来了。
把等在助餐点的老人都安排妥当后,张文英又风风火火地出发了,“还有一些是要送上门的。”屋外大雪纷飞,可张文英连雨衣都没有穿,抱着保温箱又一次走进大雪之中。
记者也跟着张文英出了门。电动自行车骑行的时候,迎面而来的雪花直往眼睛里钻,让人无法完全睁眼。不仅如此,湿哒哒的雪地已经开始打滑,难以兼顾的记者骑着电动自行车颇为狼狈,但张文英却两脚悬空很是娴熟而平稳,“不要急刹就好,我这两只脚也随时做好踩地的准备。”
记者跟着张文英来到了月光广场小区李老先生的家,“这么大的雪,路上注意安全啊。”接过饭菜,李老先生叮嘱着张文英。李老先生告诉记者,原先家里请了个钟点工做饭,钟点工天天来自己和老伴反而被束缚住了,后来听说社区有助餐点,每次提前一天预定即可,“这样就方便了许多,小张工作也很负责。”
给月光广场的两户老人送完餐,张文英执意不让记者再跟了,“路上太不好走了。”可这样说的张文英, 却又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往其他等着她送餐的老人家。已经在这个行当干了六七年的张文英告诉记者,这份职业对于自己来说不仅是谋生,也是一份牵挂,“只要老人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们忙来跑去就值当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