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朱岩 摄
一直以来,鼓楼区都与南京大学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在致辞中表示,尤其去年9月南大首开“寻根性办学”,本科新生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完成一学年的大类培养后再进行学科专业分流。虽然南大鼓楼校区地处市中心,但连续两年的迎新报到都非常顺利,新生对于迎新的满意率达到了97%以上,这其中离不开鼓楼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在蒋恩铭看来,拥有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的鼓楼区,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如何将育人资源与新生学院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此次共建便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学生活动与社区工作融合发展
南京大学“马兰花育人工作室”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朱岩 摄
当天,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开甲书院党支部与宁海路街道工委颐和路社区党委,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毓琇书院党支部与湖南路街道工委青岛路社区党委、南秀村社区党委、傅厚岗社区党委,分别签署了共建协议。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获悉,共建方将通过交流互动推动双方党建融,拟邀请鼓楼区委宣传部和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的专家进校给学生开展讲座、主题分享、理论培训等;每年面向党员和大一新生举行1-2次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的参观,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学习。
将学校的小课堂融入社区的大课堂,汇聚育人“大能量”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将通过深入社区的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社区,提升素养。比如开甲书院的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的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少儿编程辅导、信息学竞赛启蒙和其他学业辅导等。
校地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图为活动现场。朱岩 摄
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范赟,鼓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春,共同为设立在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的南京大学“马兰花育人工作室”实践基地揭牌。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是全国唯一的社区将军馆,这一实践基地的设立将为南大学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鼓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春表示,希望以此次党建合作共建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希望借助党建共建这一平台,促使南京大学将丰厚的人才资源、前沿科创资源等向鼓楼区倾斜, 进而实现校地共建、共享、共赢。
通讯员 唐宇 龚楠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