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通崇川幸福街道:共建活动室 激活“邻”聚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今天我轮值,大家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我阿。”一大早,幸福街道幸福怡居邻里志愿者丁汉明就来到楼下的网格党群服务站值班。一到服务站,他就收拾桌椅、晒晒坐垫、打扫卫生,等待附近的老人前来晒太阳、聊天。幸福怡居北区有3500余名常住居民,由于小区没有配套用房,导致居民的活动场所较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满足。“有室内活动场所”一直是居民们的心愿。

为了让居民有处可去,幸福街道花桥社区多方走访,发现小区高层楼较多,楼道也相对比较大,把南边的楼道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打造成为室内活动场所,就能让居民“在家门口休闲娱乐的愿望”成为现实。为此,社区通过邻里议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广泛收集民意,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想法,广泛征求群众关于打造活动室的建议。“来我们这个楼道打造”“我来做志愿者轮值”“我家有桌椅可以提供”……一时间,居民们积极性高涨,纷纷提出选址、管理、配套服务等相关建议。最终,社区“两委”结合居民意见和社区实际,在幸福怡居43幢和68幢选择了2个楼道打造了敬老、爱幼主题活动室。望着崭新的活动空间,居民们喜笑颜开。看到活动室缺少座椅、饮水壶、书报、棋牌等,居民们纷纷从家中拿出。还有居民想到天气寒冷,在北面装了一道门,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

阵地打造好了,配套设施也齐全了,那谁来管理呢?“我就住楼上,我来做志愿者”“我家车库就在旁边,缺啥到我家来拿,我也方便做志愿者”“我也可以做志愿者”……不一会儿活动室的值班表就排出来了。如今,居民一有时间就喜欢到网格党群服务站来聊天、下棋、打牌,居民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增强了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居民们通过自我参与,逐步摸索出“自筹、自管、自理”的自治模式,从被动自治转变为主动自治,从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围着小家“自转”变为融入社区“公转”,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育邻里情、共话一家亲。

接下来,幸福街道还将充分用好服务阵地,以邻里志愿者为依托,充分发挥“网格+邻里”作用,积极开展各类邻里志愿服务活动,打造邻里服务品牌,增强“邻”聚力,建设邻里相伴、邻里相帮、邻里相扶、邻里相助的良好邻里关系。通讯员 吕雷雷


校对 王菲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