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焕新后的运河艺术公园,“渔之颂”雕塑挺立在京杭大运河和环城古运河交汇处,16万平方米城市大公园正式“换上新装”,游园的市民可赏、可嬉、可驻足、可休憩,可走进百年米仓,见证米码头盛景,可漫步汉白玉长廊一睹千年历史,可畅游元宇宙空间感受光影科技,还能点上一杯咖啡打卡“星空顶”休闲雅座,亦可在芙蓉湖平台望湖熏风,感受运河流淌的记忆……全面改造后的运河艺术公园伸向“两河”交汇处的“一环”整体焕颜提升,城市面向运河的界面更加精致。
去年12月,运河艺术公园A区改造后展露新颜,“艺术点亮城市”公共艺术大展赢得很多人好感,B、C区的改造也令市民充满期待。如今,B区的草坪、水岸、连廊,C区的芙蓉八景,水文化体验区无不蕴藏着文化气息。
同时亮相的还有“悲鸿艺术客厅”,“往来千载——徐悲鸿无锡艺术特展”回到故乡无锡,重磅展出徐悲鸿的30余幅真迹作品,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群奔》和饱含对故国与友人思念之情的《故园之猫》等,这无疑为运河艺术公园和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座文化地标,注入了文化动力。活动上,徐悲鸿美术馆馆长、悲鸿艺术客厅负责人杨净向无锡市捐赠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创作的徐悲鸿雕塑。锡绣传承人赵红育还在启动仪式上举行了《群奔》的起针仪式,以徐悲鸿作品《群奔》的版画为底,以非遗锡绣的方式重现传奇名画。
当天,在“城市更新与大运河文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人居科学院院长,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发表题为《探索水岸价值,迈向城市复兴》演讲,揭开运河艺术公园的魅力与价值;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士林娓娓讲述《六千里运河,三千年文脉》的故事,同名书籍曾被俞敏洪推荐,引发读者思考。
圆桌沙龙上,孙志亮、范嗣斌、朱蓉、蔡瑜和王泽婷5位文化名人,就“城市更新与大运河文化”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共同推动千年运河振翅蝶变。“60后”和“90后”在这里展开观点的碰撞,文化和规划在这里进行博弈与融合。
“听河说”直播间,富耀南、乔锦洪、杨净、赵红育、小王彬彬和庄若江6位行业嘉宾,2小时现场直播,以河为名,共商运河文化发展与非遗艺术传承。
运河市集上,非遗市集搬进了民乐馆,这里有惠山泥人、留青竹刻、无锡精微绣、无锡纸马、糖画等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市级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和体验传统技艺和工艺品。
民乐馆非遗市集展现了城市建设发展如何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使古老的运河上升腾起新的活力。市集的另一边,咖啡网红美食集汇集国际知名咖啡、美食品牌,打造出多元消费与全日社交场景。
据悉,运河艺术公园是由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根据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围绕市民对公共艺术的新需求,以运河文化、江南文化为灵感,打造的一处兼具自然之妙与艺术之美的公共艺术公园。
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两年的精心雕琢,从升级业态、塑造文态、修复生态、优化形态等方面,对公园整体功能、绿化品质、景观照明和配套设施展开梳理优化,主打运河文化、工业漕运、米市记忆,更丰富的业态和互动场景将尘封的文化、生态遗产活化焕新走入生活,融入文脉的公园气质更佳,从运河延伸到城市的界面也更加立体。尤其是将水文化融入自然景观,打造让市民可玩可亲近的休闲设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