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⑨ | 从治理到智理,南京“一网统管”赋能城市运行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一块超大的屏幕,以GIS地图为基础,整合网格地图、视频监控、城市部件、业务图层等各类调度资源,汇总分析形成经济运行、社会民生、城市运行等动态指标……这便是南京市“一网统管”技术平台,24小时全天候在线,对于需要跨部门协作事件以及突发性公共事件,做到实时通讯、指挥调度、高效处置。
日前,2023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十佳案例”发布,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申报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技术平台随之进入大众视野,为城市治理走向“智理”提供创新实践。
打破壁垒,一网整合城市数据
近年来,数字江苏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数字化治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2023数字江苏发展报告》显示,各设区市市域“一网统管”体系初步构建。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南京一直是“一网统管”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从“十四五”期间开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便是南京市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那么何为“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手段,聚焦全面反映各项数据的运行特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治理更便捷、运行更安全。”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指挥调度保障处顾颖向记者介绍,平台基于归集的各部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集成各类通信工具,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事件处置和指挥调度。
对于城市运行管理而言,“智理”的底座是“数聚”。顾颖表示,平台聚焦消防、交通、城管、水务、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感知数据,整合多个平台,其中包括110非警务警情平台、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12345平台及数字城管平台等,并且把网络舆情作为社会数据,形成城市运行中心专题数据库,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提供全景化数据支撑。
“智理”城市,打造丰富应用场景
日前,有市民使用“随手拍”系统,在平台上反映玄武区红山街道存在小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一网统管”技术平台在接到反映以后,通过视频AI技术,迅速下达指令,做出合理部署,精准投送到所属的管辖区域。街道在处理完以后现场拍照,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处置闭环。
“随手一拍,轻轻一点”,市民就可以作为城市治理的移动感知端,参与到基层城市治理的过程中,聚焦环境卫生、道路破损、消防通道占用、沿街晾晒等文件创建常态长效管理难题。顾颖呼吁更多市民到“随手拍”活动中来,一方面提升市民参与城市文明创建、感知城市智慧化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平台结合视频AI等技术,提高了城市的智能感知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目前,南京“一网统管”正在朝着融合AI视频图像分析、物联感知等技术方向进行积极探索,展现出智慧化城市治理高效处置的特点。
如果说“一网统管”的“底座”是数据整合,那么其“抓手”则是不断扩大的应用场景,覆盖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南京市根据扫雪防冻、防汛减灾、重大活动保障等业务场景的实际需求,在“一网统管”平台预先构建多个高频应用场景,帮助各业务部门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指挥调度和监测预警工作。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市、区、街道三级“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了城运平台的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目前,据统计已实现全市12个板块联动协作,有效提供政府精准施政度,减少城市管理成本,提升政府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高效管理,保障平台安全运行
为了进一步发挥平台统筹管理、高效运行、精准智理的作用,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顾颖介绍,该办法涵盖了“一网统管”工作中的政府职责、技术平台、运行机制、指挥调度、事件应对、数据共享、场景建设的内容,推动城市运行与“一网统管”走向融合。
数据安全问题是“一网统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事关数字南京建设的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市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要求市区从工作职责、数据规范、形象标识、工作机制、市区联动软硬件等7个方面去推进城市标准化建设,从多方面做到数字安全屏障可信可控。
提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网统管”作为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具体实践,可以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下好全市“一盘棋”,离不开“一网统管”技术平台的支持,来全面提高运行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仅如此,顾颖还提到,平台的发展一直以“十四五”规划为基础,未来将也会持续打造“一网统管”的中枢系统,最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矩阵结构模式,到2025年,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将助力南京基本构建国内有影响力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中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晓 实习生 孟俣彤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