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石磨磨好豆浆,倒入一口巨大的铁锅里开始烧,两次滚开后,热豆浆被舀入一个巨大的缸内,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了:点卤!这时,店老大出场了!他围着一块白围裙,一点点地往缸里倒盐卤,边倒边用一只大勺子在里面轻轻地搅着。据说这点卤的程序极有讲究,点不好,这一锅豆浆就废了,所以点卤时全店肃然,十分紧张。点得差不多了,店老大便抄起一根巨大的筷子,从热浆表面轻轻地一挑——捞起一张豆腐皮。陈家人讲究,一大锅热豆浆里最多捞三张豆腐皮出来,二杰子说过,这豆腐皮里都是豆油,都是精华,捞多了,豆腐的味道就差了。
豆浆是在一个巨大的土灶上煮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在灶下烧火。说起来,煮豆浆的“烧火”也很有讲究,火大火小,到什么火候就要马上撤柴,很有讲究,一般人是不让烧的,一锅豆浆烧得有糊味,赔不起啊!我先是蹲在二杰子身边看他烧,后来也争着烧起来,陈家人厚道,也随着我,慢慢地,我也掌握了“烧火”的要义——人要实,火要虚,柴火进灶,一定得把它们挑起来,让柴火中心呈“空虚”状,这样,火头旺实,轰轰作响,红中发蓝……
多少年了,每吃到豆腐,不时会想起当年的陈家豆腐,想起那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孤独地孓立于小河边的小豆腐店,以及豆腐店周围萦绕的水汽。可惜当年没有相机,也可惜米勒死得太早,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到那豆腐小店,画下土灶前,一个少年坐在乱草堆里,迎着红红的灶火在那里兴冲冲地“烧火”……这可是米勒最擅长的“农村题材”啊!
作者:阿米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