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日,请几位朋友品尝我故乡的本港小海鲜,去了一家故乡人开设在南京奥体的酒店。
我点了几种小海鲜后,店家说:“再来道‘爆炒泥螺’吧!”
“爆炒泥螺”必须是用活泥螺。故乡离此甚远,要是泥螺死了,可就塌台了。
店家似乎看出我的惊诧和疑问,信誓旦旦:“请放心,老家本港黄泥螺,已经脱净泥沙,下锅前每一只都是活的。老家的厨师猛火爆炒!”
接着,他自言自语,或许是有意无意地给我“扫盲”:“如今交通便捷,冷链保鲜技术发达;处理海产品时,吐沙技术成熟!店里的海鲜,除了冷藏保鲜的外,还有很多是活的!”
离开海边,我第一次听说能吃到“爆炒泥螺”。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炝红毛虾、清蒸梭子蟹、蒜蓉竹蛏、铁板文蛤……一道道本港小海鲜闪亮登场,引来阵阵喝彩。在惬意过瘾间,一道“爆炒泥螺”上桌。望着盘中如拇指大的泥螺,唇黄、脂丰、肉厚,肥嘟嘟的螺舌,拖着透亮的圆壳,有的像拖鞋,有的像鸭舌帽,更多的像小房车。好亲切哟,我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和兴奋。一股久别了的大海鲜香味儿散开,弥漫鼻腔窜入脑,我食指大动、馋涎欲滴!
我简单介绍了吃法后,迫不及待地挟一只放在嘴里,唇、齿、舌配合,稍稍一吮,螺肉在嘴壳在外。此刻,一股鲜味直至咽喉,沁人心脾,这是儿时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大海的味道。
作者:王军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