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著名评论家郭宝亮的《王蒙小说文体研究(增订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王蒙作品研究的不足。该书在通读王蒙全部小说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捕捉王蒙小说创作中的变与不变,归纳出王蒙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探讨小说的语言、叙述个性、文体语境和作家文化心态等,触摸小说文本的内在文化精神,探讨作家的叙述个性、文化取向和对生活和现实的理解,揭示小说的学理蕴涵和社会文化语境,力图呈现王蒙小说文体创新的意义和局限。
此次再版,作者修订了之前的表述,增补了近十五年追踪研究王蒙的研究成果。童庆炳教授认为,该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是从王蒙作品的实际出发,不是对现有理论框架的生搬硬套,是对“文化诗学”理论构想的实践。甚至连王蒙自己也感到,从王蒙小说的语言形式切入进而展开论述,以前从没有人做过。总的来说,该书是对王蒙作品研究的新拓展,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王蒙作品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家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入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1979年调回北京作协,成为专业作家。曾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邬书林评价道:“他有大量作品客观、艺术地反映中国当代的重大事件和各族人民的心路历程,还对中国历史文化做了许多有特色、有个性、深入浅出的研究阐释,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无法绕过的大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思想有重要的贡献。”现年90岁的他还在阅读,还在写作,还有新的小说作品发表在文学刊物上,对于ChatGPT等新鲜事物的了解一点不输年轻人。他说:“我现在写作的心情是要拼全力,努力把拙作发挥个淋漓尽致,而且要变法求新,甚至追求一种极限写作。”实际上,不仅是对于王蒙,对于所有中国当代作家而言,同步的文学评论与研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作家笔耕不辍,研究亦应迎头赶上,不止不休。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