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震委员
扬子晚报网1月15日讯(记者 姜婧仪)南京市古树名木众多,1000年以上古树有14株。这些古树名木都是南京市宝贵的财富,比如在深秋汤泉镇惠济寺的古银杏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为南京的城市形象提升贡献了巨大的无形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地研究好保护好、宣传好、资源挖掘利用好古树名木资源,需要各方努力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
结合2022年10月20日《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海华永泰(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严震提出,要及时学习落实规定的相关要求并制定南京市的具体实施细则;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繁育专业技术的研究和专业人员的挖掘培养,对古树名木制定一物(树)一方案,形成科学保护基底。
同时科学制定南京古树名木的定期巡查和检测、体检制度,并建立新的古树名木资源探查确认机制,为我市的古树名木可持续存活、利用提供保障,建立好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制度,让保护责任到人,让保护落实到位;做好安防保护,加快采取安防保护,设立安防设施,一方面,预防火灾水患等自然灾害和风化侵蚀、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防止人为的建设破坏、管理不善、失窃等造成不利后果,运用现代科学开展安防保护,做到古树名木全覆盖且24小时无死角。
最后,充分研究和挖掘古树名木的生物起源及科研价值、历史文化脉络和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城市故事、文旅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好、利用好,加强古树名木所在景区的宣推工作,对古树名木实体场景、标牌等精心策划和展示,将古树名木文旅资源串联成线、链接成网,复合文旅、研学、文化遗产传承多种功能,注重相关文创IP输出,让南京古树名木在宣传、利用中不断焕发精神价值,展现城市形象,延续历史文脉。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