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
常有安居,打造最有温度的人居首选地
一条长11米、宽4米的狭窄空间,有怎样的改造可能性?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新村通过政府赋能,深入挖掘、引领各有所长的社区达人能人,将看似“无用”的空间打造成儿童游乐场。老小区改造让河海新村墙体刷新了,坑洼的路面重铺了,路边停车有序了,居民也更愿意下楼了。在河海新村,这样“小而美”又充满人情味的微更新还有好几处。闲置的绿化带被打造成“花草病房”,邻居们“病危”植物在这里经历重生;网格党群直通站变成“一米集市”,日常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废弃的丰巢快递柜,摇身一变成为老物件博物馆。
河海新村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常州持续擦亮“常有安居”民生名片。常州市住建局围绕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农房改善等方面,努力将常州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2023年常州9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均已基本完工。在改造过程中,常州注重全过程、分专业专项征求居民意见。“动员居民参与改造项目工程监督”、“盘活闲置房屋整合存量资源”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在刚刚公示结束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中,钟楼区永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两个项目双双入选范例奖。
近年来,常州紧扣“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的目标愿景,致力于分层次、多渠道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截至目前,常州全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3万套(间),相关经验做法两次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常州从人才需求出发,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求的人才公寓产品体系。利用园区配套用地建设的荷香苑、竹香苑,解决中创新航等企业职工住宿问题,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清单。
电梯加装
2023年,常州完成加装电梯164部,让更多的“老楼房”实现了“电梯梦”。其中,“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2023年,省住建厅点赞常州市加装电梯政策措施“套餐”,并在全省推广。在农房改善方面,常州市住建局抢抓农房改善的“时”与“势”,有力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截至目前,常州全市共完成农房改善1.48万余户。
交通畅行,平均通勤时耗全国同类城市最少
“有了智慧站牌,几路车、几点开都清清楚楚,出行更便利了。”在高铁北站公交场站,正等待26路公交车的市民张先生一边关注车站的智能电子屏,一边说,“现在建了新的站亭,既遮风挡雨,还带充电功能,现代感满满。”
智慧站牌
常州在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人民群众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上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常州平均通勤时耗全国同类城市最少、位居第一,“交通健康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方阵。常州住建部门联合公安、资规等部门开展城市路网规划研究,形成了《常州市高速内环城市路网完善方案研究》,并推动打通了横塘浜路、清凉支路、春江南路、章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改造了多个交通路口。
推进交通信号放行规则优化调整,实现“先直行后左转”信号放行规则全域统一。优化104.3公里公交专用道管理,通勤班车、校车通过高峰借用公交专用道在途时间缩短10—15分钟。完成9处堵点“微治理”,新增6条“绿波”道路,新增87处交通信号灯联网路口。继续推进公交优先战略。2023年新辟公交线路4条、优化21条,开通7条校园公交线路、5条“常享游”旅游直通车、3条敬老公交示范线路、2条精品助残线路和9条惠企专线。
交通畅行
优化停车管理,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万个,新增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推动新建4家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建立“4+2”停车管理机制,规范设置停车泊位1886个;4.28万个泊位信息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农路建设106公里、危旧桥改造4座,安防工程740公里,环太湖公路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溧阳“一号公路”获评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守护朝夕,托起“一老一少”稳稳的幸福
在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红歌队的老人们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打着拍子唱着歌;一公里外的凤凰新城托育中心里,老师们正耐心细致地带着3岁以下的小朋友们做游戏;常州市儿童医院已经投入运行…… 这是常州“一老一幼”各得其所的幸福画面。
社区助餐点
聚焦“常有善育”民生工程。2023年,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常州市普惠托育机构认定及经费补助管理办法(试行)》,65家托育机构享受财政补助1838万元。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卵泡监测或减免“试管婴儿”费用,帮助解决“生不了”问题。实施出生缺陷防控工程,各项筛查率均达99%,确保婴儿生得健康。截至目前,常州全市现有托育机构378家,托位数2.11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创成省普惠托育机构43家、示范性托育机构18家,月收费在2000元以下的托育机构占70%。
薛家中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2023年,“常有优学”继续书写教育民生温暖答卷。2023年,常州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78所,竣工38所,增加学位4.1万个,其中幼儿园13所、小学14所、初中7所、高中4所。全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43亿余元,惠及学生19万余人次。不仅如此,劳动教育、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家校共育、科技教育、体艺教育得到全面强化,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聚焦“常有颐养”民生工程。2023年,常州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全市15.8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改造提升了11家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老年助餐点32个,为2507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新增家庭养老照护床位312张。目前,常州全市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13家,机构床位2.5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2023年,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补贴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具备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线上线下高频次的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医疗护理等服务。适老化改造“一户一案”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常州累计为1.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银发助餐”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建成老年助餐点380个,日均供餐1.78万份。
常有健康,智慧医疗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过去的工作日,我看病要请假,周末有空了,但又很少能看到专家门诊,现在有了周末专家门诊,看病就方便多了。”市民李先生对常州市一院推出的周末专家门诊十分满意。“互联网+”智慧医疗,点点手机就让贴心医疗服务触手可及;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大放异彩;三甲医院继续扩容,医疗床位继续增加……常州在打造“常有健康”民生名片、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质扩容医疗服务。常州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正式启用,新增床位1000张。市儿童医院新院整体搬迁,设有床位850张。新医院以儿童的“一米视角”规划建设,设立核磁共振模拟体验、阅读角、亲子陪伴、游乐场所等人文元素,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水平。市七院急诊病房综合楼投入使用,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老年病特色现代化医院。组建市一院、二院、中医院三大城市医疗集团,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常州市儿童医院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公共卫生屏障。常州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全面投用,检测项目从710项扩展至760项。在做好流感等常见传染病监测的基础上,扩增新发传染病监测,首次开展肺炎支原体肺炎监测,武进区建成全省唯一鹦鹉热监测哨点。为11.8万名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水痘疫苗,为1.8万名初一女生提供免费HPV疫苗。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就医感受,常州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开设夜门诊、节假日门诊,开展预住院、日间手术、床边结算等服务,互联网医院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移动支付、线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互联网+护理”为有需要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常州二院采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诊断
加速智慧医疗建设,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医学影像云在省内率先完成全域试点,全市111家医疗机构影像数据全部汇聚云平台,实现调阅共享,检查互认,市民通过手机端调阅数字影像共计216万余人次。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上线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完成1400余例。“住院病案复印在线申请平台”全面启用,患者可通过手机端发起市属公立医院住院病案复印申请,资料快递到家。此外,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健康讲座、咨询等4500余场次,累计受益人群600余万人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2.8%,再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设立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共37个,实现城乡偏远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全覆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王菲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