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立足“全域化、特色化、持续化”,先后建成农村公路8266公里、提档升级1856公里,形成“内畅外联、结构优化、辐射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力推动农村公路与地方经济、产业、旅游、文化等要素融合发展,让“交通线”成为“风景线”、“通上车”变为“富一方”。
“提档升级”!构建更高效平安的农村公路网
“之前因为路不好走,去镇上需要绕行两公里,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坦,明年收水稻拖拉机都能进来了。”溧水和凤镇沙塘庵孙家村的居民指着家门口完成提档升级的新路开心地说道。沙塘庵行政村的宁庵线与中杨行政村的宁邢线间隔1.5公里,此前因为缺少交通连接线,附近4个自然村约600名村民的出行都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和凤镇农路办对长1.5公里孙邢线路进行了提档升级,铺设了沥青,路更宽更安全了,村民出行再也不用绕行了。
2023年,和凤镇的道路黑色化改造共20公里,占全区农路改造里程近一半,涉及9个行政村、20余个自然村,将辐射方便周边30多个自然村村民的通行。
目前南京建成市至区高速公路通达,区与区一级公路连通,区至街镇二级公路通达,街镇至街镇三级公路连通,街镇至村社四级公路覆盖的公路网络,全市街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行政村镇村公交开通率均实现100%。
同时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为重点,自2018年起共实施约28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基本完成通行客运班线或接送学生车辆的村道、临水、急弯陡坡(含桥头)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99.8%。因地制宜应用主动发光标志、道路交叉口智能管控系统等新技术,创成8条省级“平安放心路”样板路。
因路兴业!“四好农村路”变身“特色致富路”
“以前交通不方便,农户自家养的螃蟹,只能靠自己拉到市场去卖,或者卖给一些小商户,现在可以通过物流打包发往各地。”溧水区和凤镇农路办主任周新华说,现在农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好,老百姓出行方便了,自家生意越做越广,收入大大提高了。
坑坑洼洼出行难是以前溧水区农村道路过去的真实写照,落后的交通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种粮大户陈小建也深有感触。陈小建是和凤镇吴村桥村人,2004年,他返乡承包了村里100多亩土地,种起了粮食。当时的农村道路标准不高,粮食只能由小车来回倒运到大车上,运输成本很高。2017年,郭云线建造完成,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得出去,游客走得进来,极大地带动了沿线居民的农业增收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南京将“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与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城镇更新等一体谋划推进,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区、街镇、村社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外运通道,全市1337个美丽乡村、主要产业经济节点全部通达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溧水“五莓”、浦口苗木、高淳螃蟹等产业外运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了因路兴业、以业促收,让农村公路成为农民的“致富路”。
美丽宜行!家门口的乡村路成为“旅游网红路”
路美了,两边风景更美了,每逢节假日,前来打卡赏景的游客也多了。“板汤线”是南京江宁的一条长达8.5公里的农村公路。公路一头是独具古风的佘村,另一头则是汤山龙尚,途经龙尚湖水库和横山水库,因为山水美景,在网络上被大家称为南京的“小川藏线”。
每到节假日,这里成了人气休闲打卡地。除了吸引自驾游客,还会有徒步的、骑自行车的、骑摩托车的。现在农路周边还顺应潮流,开起了摩友部落、咖啡店,在大片的草地上打造露营场地,每到假期,都有许多人相约亲朋好友,在大片的草地上游玩拍照。
立足功能强、生态好、环境美,以洁化、绿化、美化为抓手,南京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景观提升工程,成功打造1条全国“美丽乡村路”(溧水区郭云线),8条省级、16条市级、52条区级“美丽农村路”,串联起沿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形成江宁西部旅游公路、浦口老山环线、溧水竹海大道、高淳慢城环线等一大批精品旅游线路。“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有效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聚能蓄力。
通讯员 宁交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