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近千只红嘴鸥及百余只白鹭飞来觅食!养殖渔场成扬州越冬候鸟第二补给站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日前在扬州公道镇一处渔场内,记录到近千只红嘴鸥及百余只白鹭,渔场内劳作的工人和漫天的飞鸟和谐共处。

西伯利亚红嘴鸥在扬州是常客,在扬州城区的古运河、运河三湾风景区、宋夹城、廖家沟等地都曾出现过,在渌洋湖、邵伯湖、高邮湖等流域也有记录,2023年高邮湖更是过境近万只。

红嘴鸥是杂食性鸟类,但以吃鱼虾为主,因此,鱼多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近年来扬州市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水生态环境改善为迁徙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得越来越多越冬候鸟愿意停留。

养殖渔场现已成为越冬鸟类除湿地、湖库等天然食物来源外的又一重要补给站。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看,这类生境对候鸟迁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渔场主介绍,池塘冬季起捕后,塘底会有一些富余的小鱼小虾,食物丰富且捕食相对容易,因此是迁徙水鸟理想的觅食栖息场所,同时鸟类觅食也能帮助渔场清理这些不具有经济价值的小鱼虾。得益于扬州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及民间鸟类保护组织的宣传,渔场工作人员对于鸟类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也有更多了解,会选择更加环保的清塘方式,适当延长干塘时间,让鸟儿能够充分捕食。

长期以来,多方的努力改善了鸟类生存环境,逐渐形成了现在人类与鸟类彼此适应的关系,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切实地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