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两会声音|高校怎样才能“大门常打开”?省政协委员这样建议——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各类社交论坛上关于校园开放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带着大众的期待,参加江苏省两会的政协委员们也将这个话题带进了会场。记者了解到,政协工青妇界别的委员们集体上交了一则关于校园开放的提案,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校园到底是“开”还是“不开”?委员们进行了调研,发现公众对于校园开放充满期待。尤其是近期江苏的众多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开放校园参观预约后,预约名额“秒空”的盛况,更加印证了大众的期待程度。提案中,工青妇界别的委员们表示,校园开放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校园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对青少年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校园内的一些设施还可以给公众带来便利。

“开放”是众望所归,但怎样才能“大门常打开”?一边是学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顾虑,一边是公众满满的期待,工青妇界别的委员们希望,在提升教育服务社会价值的同时,又能保障校园的安全。

提案中,委员们建议,校园开放应先行在高校试点,可以优先开放部分场地与设施。针对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如体育锻炼等,建议学校优先开放体育场馆、操场、停车场等设施,选择非教学时间段,如晚间、周末和假期进行开放。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利用现有的进出管理信息系统,简化审核流程,对外来人员实行“一次审核、长期有效”的管理策略,确保校园安全的同时,提高进出效率。

校园内基本的教学秩序需要维持。工青妇界别的委员们也充分考虑到了学校的感受,建议高校明确非开放区域,为保障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对学生宿舍、实验室、自习室等关键区域实行严格限制通过门禁系统控制非授权人员进入。

对于居住在高校周边的社会公众,委员们建议高校实行“公众校园卡制度辅助管理”,对周边社会公众实行校园卡申请制度,通过登记信息后,持卡进出,既方便了社会公众,又加强了校园管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