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苏州吴中城南:以“三心”举措激活党员冬训“银龄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家住苏州宝带桥社区和南石湖社区的两位老党员潘水根、郁福根从志愿者手中接过了热气腾腾的“理论大餐”。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写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的“红色卡片”,青年党员在送餐的同时还提供伴读服务。

自党员冬训工作开展以来,苏州吴中区城南街道针对辖区党员队伍老龄化这一实际情况,以“三心”举措激活银龄冬训“一池春水”,确保老党员“思想不掉队”,助力基层党员冬训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

学习走深,以“初心”学思践悟

城南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员冬训作为加强理论武装、激励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在“三个聚焦”上持续用力。聚焦建章立制,针对离退休老干部支部建立“五学机制”,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当前学习内容推行“每月一学”和专题党课制度,全面建设“理论学习型”退休党支部。

聚焦实地研学,组织“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依托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暴式昭纪念馆等吴中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通过场景性、互动性学习体验,推动银龄冬训纵深推进。

聚焦触手可学,依托“学习强国”“理论之光”等平台开设“指尖课堂”,让老党员通过“碎片化”时间主动学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依托“喜马拉雅有声图书角”开设“有声课堂”,有效解决老党员视觉障碍带来的困惑,积极传递党的创新理论。

 服务走真,以“诚心”践行担当

“乐龄地图”做优服务阵地。城南街道通过编发退休老党员服务手册,串联街道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红色V站、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用好长川美术馆、大众书局、盛风苏扇馆等社区资源,设置冬训读书专栏,为老党员绘就家门口的“乐龄地图”,让理论学习随手可得、随时可见、随处可进。

“三张卡片”铺就幸福晚年。带动辖区开展送学、送暖、送餐的“三送”服务,辖区650余位老年人享受中心厨房送餐服务,546户老人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通过开展“集体生日会”“我们的节日”等暖心活动,切实让广大老党员享受安心舒心暖心的晚年生活。

志愿服务实现温情相伴。以“属地管理、就近服务”的原则,协调社区卫生院成立海棠先锋医护队,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依托“城心”青年突击队等志愿队伍,为行动不便的提供生活用品采买、为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关怀。

实干走实,以“齐心”发挥余热

银发宣讲推动理论入心。城南街道结合党员冬训工作,深入挖掘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群众基础深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银发初心”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楼宇开展理论宣讲,把党的政策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三张清单力促精准服务。广泛征求老党员关于城南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宝贵意见建议,收集微改造、微治理、微幸福的意见建议50余条,让需求清单成为基层自治的“金点子”;依托海棠先锋团队建设,通过组织引荐、党员自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吸纳约300名银发力量,掌握资源清单,精准对接服务需求。

关键小事促成暖心大事。通过“搭建平台+招贤纳士”不断释放银龄活力,在6个涉农社区设立“老书记工作室”,建立“日轮班、月座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人缘地缘优势,让百姓遇事“坐得下、谈得拢”,以圆桌议事有效解决百姓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老党员、老干部在社会基层治理中老有所为、老有所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