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地名里的“龙行龘龘”,龙城常州实至名归,三百“龙地”遍布城乡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在寒冬腊月里,看着百姓人家院子前、阳台上越来越多的腊肉、腊肠、咸货,过年的感觉一下子拉满。新年伊始,“龙行龘龘”刷屏全网,成为网络热词。所谓“龘”,出自中国古代一部汉字书《玉篇》,“龙行龘龘”就是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气势磅礴,昂扬热烈。

数千年以来,“龙”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是寓意吉祥的瑞兽,因此带“龙”字的地名遍布大江南北。在别称“龙城”的常州,带“龙”的地名更多。最近,记者通过实地探访、采访民俗专家,发现常州带“龙”的地名足足有300多处,其中,还包含很多和“龙”有关的美丽传说。

常州别称为啥叫“龙城”?

一共有三种说法

“常州别称‘龙城’的由来,一直没有定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常州民间文保达人、民俗爱好者陈伟堂说。

第一种说法是源于一则民间传说:很早以前,东海龙王的九位太子互相争斗,其中六条龙来到常州城内,故常州被称作“六龙城”,简称龙城;第二种说法是常州的古城墙形似乌龟,古人认为龟是龙种,故称常州为龙城;第三种说法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梁两代,从常州走出了15位皇帝,皇帝又称真龙天子,故称常州为龙城。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来到常州后,还题下了“龙城象教”的匾额。

在民间传说中,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龙山,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当家和尚弘智梦见东海龙王九太子、九龙山山神,后率众僧击鼓撞钟,帮他击退八条来抢地盘的哥哥。大战后,两条为首的龙逃往宜兴山里,其他六条龙逃往常州郡城。郡城百姓得知六条天龙降临常州的消息后,就于每年端午节建造六色龙船,在白云溪竞渡。于是,自古以来常州便被称为“六龙城”。常州籍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在《外家纪闻》中记载:每年端午节前后,白云溪一带有龙舟竞渡,城内是五色龙,东门是大、小青龙,西门是金龙和白龙,北门是乌龙,幡伞飘扬,锣鼓喧天,六条色彩绚丽的龙舟,在溪流中穿梭荡漾,争相辉映。

和“龙”有关的新老地名、地标

常武地区一共有300多个

“在常武地区,带‘龙’字的地名随处可见,如化龙巷、石龙嘴、龙虎塘、青龙、卧龙湾、龙潭庵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常武地区约有300余处,其中武进高新区就有40余处,它们散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使常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城’。”我市地名专家、爱好者孙晓锋介绍。

其中,最多的是路名:龙城大道、龙游路、龙江路、龙港路、青龙港东路、青龙路、卧龙湾、乌龙庵路、龙锦路、玉龙路……足足有50条;寺庙有白龙观、龙潭庵、乌龙庵、九龙禅寺(庵)、白龙庵;街道名有龙虎塘街道、青龙街道;社区、村委名有湖塘镇龙潭社区、原西仓桥街办卧龙湾居委会、原荷花池街办乌龙庵居委会、邹区镇龙潭村;山名有雪堰镇龙王坞、雪堰镇龙泉山;河名有顺龙河、龙资河、龙游河、青龙港、白龙河、肖龙河等;地标名有石龙嘴(拓竣运河废止)、龙船浜……

“常武地区的青龙古桥特别多,保存至今的至少有6座,分别位于郑陆镇焦溪老街、南夏墅街道港桥村、西湖街道塘门村、孟河镇青龙桥、湟里镇武宜村和横山桥镇横山桥村。其中,位于横山桥镇的青龙古桥,原名阚泽桥,是座木桥,是为了纪念出生在当地的三国名士阚泽修建的。《三国演义》中,黄盖诈降,最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到曹营中献诈降书的,正是阚泽。1936年,木桥倒塌,重建为一座石桥,因桥北不远处的芳茂山宛若一条青龙,便将这座桥更名为‘青龙桥’。”孙晓峰介绍。

探访1

“白龙娘娘”传说涉及两口“龙井”

白龙观的龙井

白龙观位于横山桥镇的紫霞峰南。在观内,有一口明显上了年代的古井,上面还罩着一个石亭,亭子横梁顶部刻着“龙井”两个字。“这可是一口魏晋时的道士丹井,来头可不小,和‘白龙娘娘’的传说有关。”白龙观道长孔新芳介绍。白龙观的来历,是一段美丽的传说,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白龙娘娘”传说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兴元年,就是在白龙观的龙井里投井。

对此,孔新芳却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白龙娘娘”的传说发生在南朝刘宋时期。因为白龙观的前身登仙观、潜灵观,在魏晋南北朝就有,曾经出土过古代砖块,上面刻着“建康”字样,而南京在南北朝时期也叫“建康”。

传说在刘宋时期,当地有位叫项凤秀的姑娘,因为误食了小溪中的一青一白两只鲜桃,怀孕被赶出家门,来到一口古井旁,最后含冤跳入井中。过了一会儿,在黄猫岭东,另外一井口上豁然一亮,井里窜出两条小龙:一条青龙,一条白龙,左右扶托着项凤秀冲天而上。原来,项凤秀所吃的两只桃子是龙卵所变,投井后,胎中小龙穿过黄猫岭,到东面井口,离地升天。“根据传说故事,她投的这口井,是大林寺现在的龙母井,还是凡胎井;我们观中的井,因为她已经成仙了,是仙井。”孔新芳说,大林寺的那口井也是梁代的丹井,和观中的井年代相近,目前在修缮中。

“这两口古井年代久远,具体朝代难以确定,白龙娘娘的传说,确实跟这两口井相关。当地人把投井的农历八月初一定为横山桥白龙庙会,这项民俗一直延续至今。”陈伟堂说。

探访2

洛阳有个“珍珠轿”的传说,故事发生地“五龙江”尚在

顾公岸河道,也属于五龙江水系,珍珠轿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常武地区是水乡,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达着民众期盼美好生活的心愿。在常州,包含‘白龙娘娘’传说在内,有关‘龙地名’的传说很多,或凄美或耐人寻味。”孙晓峰说。

据《洛阳乡志》记载,在洛阳镇东北角,有一条五龙江,江面有近百尺宽,它有五条支流从各个方向汇集拢来,这五条支流就是五条龙。记者来到洛阳前进桥旁,当地村民老陆,指着七八米宽的一条河道说,这是顾公岸的河道,也是传说中的“五龙江”水系。记者打开百度地图搜索“五龙江”,发现五条支流清清楚楚。“五龙江里的传说,我们当地人都清楚。‘小小尖岸桥,大大五龙江’,这句话在洛阳一带流传了很久,尖岸桥在顾公岸西面,早拆了。”老陆说。

传说,五龙江中有东西两墩,东墩较大。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常在这里相聚,海誓山盟。男青年花费全部家产,购买珍珠,串成一顶珠轿,准备用它抬新娘。婚期到了,一艘大船在远处江面上出现,船头载着一顶闪烁的珠轿。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歹徒,闻听珠轿价值连城,阴谋截轿。大船航行至西墩时,歹徒驾一小舟,飞速驶去,跃上大船,猛砍船工,并从腰间掏出绳索,欲捆珠轿。新娘以为要劫人,即纵身跃入江中。新郎奋不顾身跃入江中抢救,岸上的人见新郎新娘挽手浮于水面,渐渐下沉,不复再现。

“在常武地区,叫龙溪的地方有不少,最著名是盛宣怀的出生地。”孙晓锋介绍说,一条龙溪位于今西新桥之西,芦墅桥之东,原与关河、市河相通,自盛姓居此,遂称盛家湾,今河已不存。五星街道新中村有盛家湾村,即盛氏迁常始居地。盛氏迁常一世祖为盛睿,明永乐三年生,官知县,自金陵迁居龙溪,并开族为常州龙溪始祖。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