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鲜甜爆汁的无锡小笼包,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说起“无锡”二字,人们的嘴边便泛起一抹甜蜜,这里的空气都弥散着甜香。如果要问无锡的特色小吃有哪些,那么带着丝丝甜味的无锡小笼包首当其冲。无锡小笼包,当地人又称小笼馒头,它比南京的鸡鸣汤包、上海的南翔小笼个头大,以皮薄、卤多,尤其是另类的甜口而誉,遍布沪、宁、杭一带,是无锡地方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2024龙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无锡最有名的两家小笼包店一探究竟。

坐落在无锡市中心中山路上的王兴记总店,每天上午7点刚开始营业就有市民前往堂食。一碗开洋馄饨、一两小笼馒头一直都是很多无锡老食客的标配。食客们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还可以看到明档里师傅们制作小笼馒头的全过程。王兴记风味小吃的第四代传承人李政华师傅,是中式面点高级技师,他在王兴记已经工作了40多年,见证着王兴记这个“中华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他告诉记者,“小笼馒头”选用猪腿心肉、猪肉皮冻、香葱、生姜、黄酒、糖、食盐等制作成馅心,馒头皮采用半紧酵面做法,推擀成四周匀薄、中间略厚的面皮,放上馅料,捏花封口,再规整的摆进小笼里上锅蒸制。在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无锡小笼馒头的制作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小笼馒头的皮子从厚到越来越薄,馅心越来越大;制作好的小笼馒头,四只总重在190g-200g之间;王兴记的小笼馒头是传统的菊花鲤鱼嘴造型,18-23个折裥均匀美观;小笼馒头隔水蒸熟后,亮晶晶,雪雪白,皮薄卤多,甜咸适中,鲜美可口......

除了百年品牌王兴记之外,近几年来,熙盛源正成为无锡小笼包的“新贵”代表逐渐在食客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午十一点左右,位于万达熙盛源的门店里早已坐满了食客,“我们是这里的老客户了,无锡人就好这一口。”“我们做外地来无锡旅游的,很多朋友推荐无锡小笼包,特地来尝一尝。”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如此表示。

当蒸笼盖子一揭开,袅袅热汽立马窜了出来,蒸熟的小笼包一只只玲珑剔透、形似宝塔,轻纱似的外皮,如婴儿肌肤般吹弹可破、细嫩爽滑,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开。当蒸好的小笼包一笼一笼从后厨端到前厅,还没等热气散完,早已被等候的食客们“一抢而空”,排队等候的吃客络绎不绝,因为挑剔的食客们都知道对无锡小笼“宁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

“馒头”移至餐桌,取一小碟,倒入少许香醋,用筷子轻轻地夹起小笼包子移入浅碟,先在薄如蝉翼的包子皮上咬一小口,然后慢慢地吮吸其中热烫的汁液,一边吮吸,一边品尝,香甜鲜美的滋味便在口腔中弥散开来。汤汁吸得差不多了,再将整个包子吞入口中品味。“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已成为无锡小笼包的食用口诀。

除了堂食,无锡小笼也委实“拿得出手”,扎一篓无锡小笼当伴手礼已成为无锡人去邻市走亲、访友、办事时的见面礼。蒸好的小笼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放进细竹丝编制的篓子,独具特色。

江南喜甜,美食家汪曾祺说过:“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从春到冬、从早到晚,无锡人浸泡在蜜糖里,想不幸福都很难。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