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长江新济洲洲滩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江苏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 破堤退圩,自然修复为本,重现洲滩自然生态过程,湿地珍稀物种新家园,长江洲滩湿地近自然地修复典范。”

南京长江新济洲位于长江干流江苏段最上游,总面积2681.3公顷,包括长江低水位时的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是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库塘、河渠、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洪泛平原和岛内堤埂水岸等湿地生境以及林地、撂荒地、草地和路边林带等陆地生境,为江苏长江第一洲。

由于长期的开发和人为活动,新济洲湿地的生态环境曾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失衡。为保护和恢复这一珍贵的湿地资源,南京市启动了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新济洲对洲上原居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并开展湿地系统恢复修复工作,主要包括水系整理、水位管理、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扩大和优化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加动植物栖息地。2016年8月,获国家林草局授牌,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据近年来调查显示,湿地公园有维管束植物584种,鸟类221种,鱼类38种,长期栖息、活动于新济洲湿地周边水域长江江豚有约30头。每年在湿地内定期栖息水禽超过5万只,其中东方白鹳、普通鸬鹚、白琵鹭、花脸鸭、斑背潜鸭、罗纹鸭等6种水禽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的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

湿地生态修复主要是对新生洲、再生洲、子汇洲和子母洲4个洲岛内部清退种养殖后自然恢复区域水系疏通和地形整理,恢复4个洲岛水系的流通与循环,恢复与长江水体的自然交互过程。针对退耕区生态修复,对现状较窄或淤塞水体进行水系疏通,增加区域水体的流动性及连通性,以保证丰水期有滩地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避难场所;针对退渔区生态修复,采用“活、通、连、扩”等手法,通过局部破埂连通、塘底微地形改造、土方回填等地形整理措施,为不同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针对鸟类栖息地微生境修复,将沟渠开挖、塘体清淤和塘埂破除产生的土方进行回填,营造滩岛、加高保留的塘埂;针对大型兽类栖息地微生境修复,以獐为例,采用盐诱法等方式来引导獐在不同洲岛间栖息地之间的迁徙,营造安全的生态迁徙廊道,促进种群交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