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里的年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俗语讲: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岁一礼一团圆。
忙年的时候,祖母对蒸花馍很看重,花馍既可做成贡品,也可作待客或回礼之用,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时至腊月,祖母会把家里的小缸大盆统统洗刷干净,等待蒸花馍的时候发面。
除夕将至,祖母和上了几大盆面。蒸馍讲究面粉自然发酵,凭经验勾兑碱水,蒸笼要用麦秆铺底,花馍得蒸上一天,这样蒸出的花馍均匀。那时有几种花馍是祖母每年必蒸的,如枣花、刺猬、蛇、布袋,大馍等。
祖母把面揉得劲道光滑,揪下一块面团,就在案板上揉搓成一长圆条,再折成W型,用筷子使劲夹于两侧,将小红枣摁在上面,一个枣花就做成了。这种做法比较简单,造型精细的枣花,祖母也是信手拈来,通常需做多个独立花瓣,再按序列组合好,最后配上几片带有花纹的叶子。
相对于枣花,刺猬、蛇和布袋的造型,就不那么简单了。面团揉成一个像芒果一样的椭圆形状,用剪刀在背部顺势剪出刺毛,在前端剪出嘴巴,往嘴巴里塞上一片红枣瓣,用手指在嘴巴上方轻轻一捏,两边各摁进一粒黑豆做眼睛,活灵活现的刺猬就做好了。
祖母做蛇状花馍时,我开始有模有样地照做起来。我把面团两端搓得一粗一细,学着祖母用顶针在上面交叉着摁,盖上一个个圆印模子,挑起粗的那头,其余的部分盘绕起来,细长的尾巴紧贴着身体,剪开嘴巴,往嘴里塞上红枣瓣,摁绿豆做眼睛。由于我用的面团较大,蛇身搓得太长,盘了好多圈,惹来大哥的笑话,硬是说我做成了一条大蟒蛇。
布袋和大馍的做法简单,把一大面团揉捏成如同一条装满粮食的布袋,用刀背在下方两角斜着对称一摁,上端用面团做一条细细的绳子系住口,顶端还要沾满五谷杂粮,袋子装得都快溢出了,寓意“大丰收”。大馍就是在馒头肚子里包两个大红枣,上面披四片叶子,叶子上面再按上一个大红枣。
花馍制作看似容易,但祖母都很用心去做。祖母蒸的花馍样式繁多,形态美观,色彩鲜艳,亦可赏亦可食。裂开口的花馍预示着笑口常开、万事如意,吃起来口感甜糯、绵软筋实、麦香浓郁,让人唇齿留香。
除夕,祖母会让母亲将枣花和大馍整整齐齐地摆在牌位和灶神前面,布袋是两个一排靠在正屋牌位右边。布袋蒸多少,要看家里有多少男丁,一个男丁蒸两个布袋。刺猬要头朝里面,置放在门楣上和大门两侧,寓意往家里衔财。蛇要放在粮食缸里,吃虫防鼠,保护粮食。
正月里有新客来访,不能让客人空着手走,要用枣花和大馍做回礼。年过去了,吃花馍也有讲究,男人吃布袋,能够顶天立地撑门户;女人吃枣花,将会越来越美有福气。
每一个散发着浓郁麦香的花馍,都有其独特的美好寓意,她让年味更加鲜活,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重视,也有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祈愿。
指尖上的花馍,你让我看见了山水,也记住了乡愁。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