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把夫子庙的龙“搬”到巴黎,属龙的南京姑娘火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折纸龙通体金色,内有铁丝支撑,可以自由改变龙的身体厚度、鳞片数量、前后腿的距离,它其实是由一张大纸不剪不裁折叠而成,鳞片多达约1600枚……2月13日至18日,出自南京女子黄晓娴之手的折纸千鳞金龙在巴黎大皇宫艺术展展出。开幕当天,身着大红汉服的她与熠熠金龙交相辉映,吸引众多外国人关注中国龙文化。

灵感来自夫子庙二龙戏珠

手艺令外国观众惊叹不已

“这个作品将数学计算、中国风元素和折纸技法融为一体。”今年是黄晓娴的本命年,作为一位业余折纸爱好者,她完成了好几条折纸龙。其中有一条还受邀到巴黎展出。于2月13日至18日,和来自全世界的艺术作品一起在法国巴黎大皇宫ART CAPITAL当代艺术博览会法中艺术交流协会ASFEA展区展出。

这次展出的龙是由边长1.4米的正方形单面泥金色宣纸折叠而成,成品长约半米,底座饰有海浪形折纸。整体呈现蛟龙入海、龙游天地间之感。恰逢龙年新春,黄晓娴在13日开幕式中身着凤冠汉服,为参观者介绍设计制作过程。参观者既赞叹其高超的折纸技艺,也对华美的汉服赞叹不已,纷纷要求合照。

“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用一张纸折出来的”,黄晓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中间还有一个花絮,我自己的汉服没有带过去,在当地找的汉服租赁,春节档期不好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

这条龙的灵感源泉离不开家乡南京。“我是南京人,家住在秦淮老城南门西边,从小就看夫子庙红墙上的二龙戏珠,所以龙的设计就来自熟悉的儿时记忆,此外,还参考了故宫九龙壁中间龙的形态。”

其实黄晓娴原本设计的千鳞金龙长达3米,通过电脑模拟和矢量设计分析,设计过程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充满挑战。整条龙没有另外上色,由于纸张正面是金色,反面是白色,金龙折出来呈现出双色的效果,在折纸过程中如何提高对纸张的利用率,也对设计提出要求。

黄晓娴告诉记者,设计完成后,折纸的过程也经历了几个星期,不折纸不知道,把一张纸变成金龙是个体力活儿。由于纸张很大,铺在地上折,长时间蹲在地上,每天忙得腰酸背痛。此次受邀巴黎展出,由于场地限制,不得不改成一米龙。龙改小,折纸会更容易吗?答案是龙鳞和褶皱处理,反而更考验手工。“但是能把自己做的中国龙带到巴黎展出,非常开心。”

南大读书期间迷上折纸

推广国风还出了折纸书

黄晓娴对折纸的热爱源于童年时期家人的启蒙培养。“爷爷是小学老师,教过我折纸。小时候我性格比较安静,喜欢做手工,还当过学校的手工队小队长。”尽管在南大就读大气科学专业,却始终没有放下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热爱。读硕士期间,黄晓娴重新拾起爱好,博士毕业之后就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折纸。“重新接触复杂折纸之后,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慢慢琢磨悟出其中套路,入坑后常常一做就是一天,有时为了学业不得不克制一些。”黄晓娴表示,逐渐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完成了几十件作品,热衷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折纸作品,跟世界各地的折纸爱好者也联系起来,业余爱好越做越喜欢。

为尽可能地宣传折纸艺术,去年她还推出《中国风折纸》一书,囊括十几年的折纸心得,其中就收录了龙的制作教程。改书分为纹样篇、诗词篇、成语篇、汉字篇、神兽篇,用折纸可以再现“海上升明月”、心心相印的意境,也可以折出一个个汉字,国风元素十足,附有教程,也便于爱好者学习交流。黄晓娴说,手工虽然费钱费精力,但它的魅力无可替代,“现在有人也会用AI折纸,还有人涉及侵权盗版,但原创作品就那么多,设计周期又比较长,其实业内人士还是能辨别出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