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看雕版、做花灯、学剪纸、包汤圆……20多名留学生扬州古城闹元宵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2月23日讯(通讯员 梁孝梅 李小男 记者 陈咏)护城河畔,古运河边。观非遗、做花灯、学剪纸、品元宵……22日,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二十多名扬州市职业大学留学生,来到扬州非遗珍宝馆和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式体验非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

新年快乐

亲手体验

在扬州非遗珍宝馆,同学们与馆内琳琅满目的非遗珍品进行了一场跨时空、跨文化的对话。在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卜娜表示,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让她印象深刻,现代化展示方式更是让她大开眼界。“作为一名来华留学生,非常有幸能够来到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留在扬州过年,不仅体验到了扬州浓浓的年味,还接触到了扬州的非遗民俗和历史文化。我会珍惜在中国、在扬州学习的机会,学好汉语,将我眼里的‘好地方扬州’介绍给家乡的亲朋好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艾法对未来在扬州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欢聚一堂

在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留学生参与街区举办的第三届年味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拿一小块面团,用手揉成圆团,按出一个小窝,把准备好的黑芝麻馅放些进去,再把面团合口搓圆。”只见同学们围坐在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面、揉面、包馅……从生疏到熟练,一块块糯米面很快在学生们的巧手中变成了一颗颗汤圆。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后,同学们忍不住上前拍照,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这是我第一次包汤圆,非常有趣,味道很棒,更重要的是我听说这道点心象征着团圆,我非常喜欢。”土耳其留学生萨丽兴奋地说,春节期间她没有回国,而是选择留下来,体验浓浓的扬州年味。

活动现场,同学们还一起体验了灯笼制作和扬州剪纸。当一盏盏喜庆的龙年花灯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来自孟加拉国的大山说:“太漂亮啦,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龙年我做了龙灯,一定会很幸运。”

扬州职大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负责人介绍,新学期到来之际,同学们通过参观扬州非遗珍宝馆、走进诗画仁丰里等一系列活动,领略扬州“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的魅力,希望全体师生在浓郁的年味中“龙”光焕发,龙腾虎跃,开启新学期。

校对 徐珩

编辑 : 孙燕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