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以古琴曲《青玉案·元夕》开场,主讲人从古诗出发,介绍与古琴相关的历史及制作工艺,了解张謇与古琴的故事和高山流水的典故,讲述南通博物苑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及背后的故事。活动还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永昌讲述古琴艺术,并现场演奏经典古琴曲目。
主讲人还讲述传统戏曲舞台上琴曲的结合故事,介绍了古琴曲谱与昆曲工尺谱的对比。现场还用练习琴跟着大师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选择有吉祥寓意如商羊鼓舞式、水龙吟式等指法。
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活化器,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实践证明,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通博物苑将深挖苑藏展品背后的故事,让文物会说话,结合非遗传承史,邀请国家级传承人现场对话。根据不同观众年龄层,精心设计课程。通过“国宝”故事讲述,历史知识梳理,让观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文物里的南通非遗”系列社教活动分为梅庵派古琴、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板鹞风筝、南通色织土布、南通仿真绣、南通木版画。活动主要了解南通博物苑苑藏与本次主题相关文物及背后的故事;现场对话“国宝”级非遗传承人,通过访谈形式了解每一项非遗技艺的奥妙;跟着非遗传承人一起体验制作技艺,体验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
南通博物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与“国宝”大师的对话间感悟传承的力量,现场体验非遗技艺,从实践中了解“工匠精神”。真正做到传承非遗,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技艺,让博物馆课程跨界,使听众有更广阔的认知空间。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