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看病有障碍?无锡这家医院推出移动式在线“翻译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月29日上午,几位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来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看病,与以往家属陪同翻译的画面不同,记者发现一名志愿者手捧着移动式视频设备跟着他们前往诊室,主诊医生、患者、手语翻译三人线上线下无障碍沟通交流。这也是无锡二院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引入的新“导医”——“智能手语在线翻译系统”。


上午八点半,陈老伯正坐在二院心血管专家李麟的诊室里,他一边对视频里的手语翻译比划着,“讲述”自己的病情,一边李麟主任听着手语翻译的解读,很快他便弄清了陈老伯要表达的内容。问诊、询问,医生开具诊疗意见......一番操作顺通便捷。


在门诊一站式服务台前,一位中年女士向导医挥了挥双手,示意自己想要看病。导医一边主动迎上前,一边点击机器屏幕呼叫在线手语翻译员,问道:“请问您是哪里不舒服?”话音刚落,在网络另一端的翻译员迅速将她的话语转化为手语。患者和翻译员直接进行视频手语对话。几个来回后,导医已清楚患者的就医诉求,近期喉咙感觉不舒服。导医随即携带“翻译官”,全程陪同患者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医。借助在线手语翻译神器,从挂号到与医生交流,再到检查取药,整个过程顺利进行,有效解决医患沟通不顺畅的问题,缩短了等候时间。“整个就医过程很顺利、快捷,没有障碍。”患者轻快地打着手语,笑容满面。


记者了解到,以往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要到医院就诊,现场都要通过纸笔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或者带上会手语的朋友帮忙,有的要专门聘请第三方服务人员协助,整个过程费力费时费事。尤其是很多医学专业名词不理解,在相互交流沟通过程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在无锡地区最先引入的新“导医”-----“智能手语在线翻译系统”,它采用视频通话方式连线后台专业手语翻译员参与医患交流对话,通过三方互动搭建沟通平台,实时帮助听力和语言障碍特殊群体向医务人员阐述病状,表达诉求,通过智慧诊疗营造无障碍就医环境,优化提升就医体验,这也成为今年“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中亮点突出的“助残专项”。


据门诊部主任冯军介绍,运用这款专门为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设计的手语翻译软件,能精准解决聋哑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交流不便的问题。现在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就医只

需要到服务台示意自己想要看病,接诊人员就会帮助点击机器屏幕呼叫在线手语翻译员,在网络另一端的翻译员即刻将话语活化为手语,让患者和翻译员直接进行视频手语对话。经过实时交流,明确患者要求后,导医人员随即携带“在线翻译官”,全程陪同患者到相应的门诊就医,并在就诊过程中随时随地提供交流帮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