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周处除三害》热映,南京有个“周处读书台”你知道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豆瓣评分从8.1上涨至8.4分,电影《周处除三害》成为春节档后第一匹黑马。该片的片名让人乍一看有点懵,其实它是有典故出处的,其中“周处”跟南京也有渊源,甚至有一处遗址“周处读书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位于老门东一带的这处遗址正在围挡施工中。

“周处除三害”典出《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讲的是少年周处浪子回头,杀虎除蛟、改邪归正的故事。而同名电影对这个旧典故进行了现代版演绎——阮经天饰演的通缉犯陈桂林,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生命将尽,想要“死后留名”。当他发现自己在通缉榜排名第三后,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决心查出并除掉前两名通缉犯。当陈桂林寻着“当代周处”的路径去除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作为一部犯罪动作片,《周处除三害》酣畅的打戏给足观众视觉冲击。影片在打戏上既真实又狂放,拳拳到肉,质感十足,长镜头追逐戏和枪战则给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记者注意到,《周处除三害》热映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观众对该典故的好奇。

周处(236—297年),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西晋时期名将。周处“除三害”改过自新的故事妇孺皆知。

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横行乡里,人们将他与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合称为“三害”,深恶痛绝。周处得知后,未泯的羞耻心使其幡然醒悟,随即入水搏杀蛟龙,入山手刃猛虎,并痛改前非,跟随当时著名的学者陆云学习,勤奋读书,励志图强,终于成为一代能臣名将。

史载,周处曾在东吴任东观左丞,居住在南京城南,即如今的老虎头。堂宅名为“子隐堂”,传说“周处读书台”就是“子隐堂”的故址,也是他当年勤学苦读的地方。

资料图片

据百度百科显示,“周处读书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江宁路西侧,该处为一略高出四周平地的高阜,形似土台。

据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赵辰老师团队梳理研究,周处读书台作为老南京曾经的著名历史胜迹, 所在的赤石矶片区,在南京历代城市变迁中,或城外或城内,均属郊野地带,“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清郊野影,疏林秋蓬,有着旷远的生趣。

“台,本来是指古代一种既高又平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为四方形,供人眺望或者游览。后来,文人墨客依傍人工建筑的台,作为读书修身之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说,“读书台”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有现象,在文脉深厚的地区,都有与文化名人相关的“读书台”存在。

徐雁介绍,周处读书台一直是历代文人游览南京城南时必访的遗迹。清代吴敬梓登临读书台,留有“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奄画溪,折节此读书”之句。袁枚在此发出“两患虽除一患存,掷刀从此读书矣”的感怀。

资料图片

不过,几经历史变迁,周处读书台和附近的光宅寺一直隐没在市井院落中,一般人难知其踪迹。

上午,记者前往老门东探访此处遗迹,据老门东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周处读书台现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进行出新建设,将成为老门东又一处人文景点,展示南京绵延的阅读文化。

正在围挡施工

记者跟随导航,从剪子巷找到小心桥东街尽头的“周处读书台”,其四面正在进行围挡施工。围挡上的告示显示此处为“秦淮区周处读书台、光宅寺地块传统文化展示中心及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建设项目”。

规划图片

据剪子巷里的店铺老板介绍,围挡前的“周处读书台”,其门楼更像是大杂院的大门,从大门直到高台上基本都是自建房,房屋老旧,空间逼仄,早就围起来施工了,要改造成景点。这样还挺好,老门东现在很热闹,但是动不动先限流,多一些打卡点给大家选择也不错,而且随着这里出新完成,自己店铺的人流量估计也会增加不少。

周处读书台出新效果图

据悉,为促进秦淮区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老城南整体保护与复兴,该项目地块内的光宅寺、周处读书台两处市级文保单位正在进行更新改造,以魏晋、南北朝为历史背景,与周边赤石矶、雨花门等历史资源相呼应,以张昭、周处、梁武帝等历史人物为核心,植入文化旅游配套,形成“六朝烟水文萃、山水人文祖望”“门东休闲之地、城南古迹再现”的规划理念,营造与“老门东”以及 “夫子庙”区域形成互动关系的山水人文景观。

如今老门东一带成为南京网红打卡点,是外地游客首选的游览去处,因此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光宅寺、周处读书台项目,是秦淮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据悉,这里将对地块内文保单位和保留建筑进行修缮、整治、改造,还将建设开放式游园、综合化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展示用房等,为老城南历史城区的东南角形成相对稳定的公共空间界定,承接“老门东”及“夫子庙”地区的溢出游客人流,将为老城南再添历史文化打卡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