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吾道尤远 ——苏州吴江邱永华、朱小玲、黄莉三人书画展艺术欣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时至今日,我写字也有不少年头了,尽管自己写不好,但也略知一二,可对画只会欣赏,却懵懵懂懂。
恰巧于3月3日下午,在吴江2256文艺空间,我有幸目睹了由吴江区文联主办、吴江区书画院、区书协、区美协、区妇女书协协办的邱永华、朱小玲、黄莉三人的书画展。这三位书画家其实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感觉更亲切,让人更感兴趣。
2014年起,我曾在吴江书画院学习了4年的书法,这4年带给我的快乐与艺术修养至今让我在心中还充满着甜甜的回忆。
邱永华老师尽管是前几年才加入中书协,但她的书法作品却是顶呱呱。早些年,我就十分看好并收藏了她好多幅作品。在我心中,这些作品非常珍贵,特别是她隽永内秀的小楷,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邱永华的画这些年长进非常快,值得欣慰!
朱小玲老师作为国家级人才,我有幸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因为我们俩同是一个民主党派,只是我比她早加入了几年,所以才有机会把朱老师推荐给领导,成为同党。每当我们党派有什么大的书艺展览,她就是首屈一指的国家级书法家、画家代表,她的作品往往既代表区、又能代表市、省,还能拿奖。
黄莉是我的顶级师友,按才艺她是我的老师,按学历,我与她是同学,她是我的师妹,她的多才多艺已经响彻吴江大地,她的妹妹黄蕾是知名电视主持人,全国十大金话筒。她的书法、绘画、写作、乒乓球、主持人、舞蹈、歌唱,让人膜拜至极。她是人生的赢家,她的成功,她的多才多艺,我肯定认为她是我们同学中的艺术另类,她的基因特别好,当然还是她既聪明又勤奋的缘故。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诚如托尔斯泰《艺术论》所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中国书法正是通过汉字的形式来表情、言志、抒怀,从而多维度展示书家的精神面貌并寄托人们的精神追求,这也正是书法的首要目的。因此,将丰富的情感融汇笔端,从而达到有情而发,创作出高水平,并为后人赞叹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创作的目的。
“书画同源”被作为中国书画的术语,应该指的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书法有形象内涵的美,也有笔墨、线条、气韵之美;中国画更是一门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绘画以真实境界为美,画面以真实的自然形象为追求。诚如邱永华画的梅、兰、竹、菊,朱小玲画的绣面芙蓉、芝兰、湖石、小鸟,黄莉画的水八仙、江村蔬影中的白菜萝卜,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中国画正像古人写诗,大多抒发感受情趣,一座青山、一条小河、一叶扁舟、一顶茅屋,若隐若现在万树丛林之中。
今天,这三位老师所展出的作品已完全蕴含了这以上的艺术要素和人文特点,作为学生或师友我感到非常震惊,在震惊之余为她们骄傲!
书画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
邱永华说:“在我的记忆里,从小我对书和画都比较感兴趣。机缘巧合,我首先接触到了书法,并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心中始终放不下画画的情怀,所以从前几年开始真正接触画画,在林德贵严少楼陈宝良等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国画技艺也从门外汉到慢慢摸到了一点艺术的门槛。”她还感慨:“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笔墨的重要性,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主要还多次入展省农民画展。这几年之所以画得还蛮开心,这可能跟我的书法基础有一定的关联。”
黄莉说:“我将粗浅创作体会比喻成那种时光,我沉浸其中,其乐无穷。”
静谧时光——取法经典勤临摹。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美感。临摹经典,是书画创作的基本功,必须深入研究古代名家的作品,领悟其中的艺术精髓和审美观念。
黄莉说:“我的小楷取法主要是‘二王’,更偏向于子敬。草书研习过怀素的线条,张旭的爽利连绵和块面感,在黄庭坚的帖上研习的时间多一点,喜欢他的自由奔放和摇曳感。创作中,有融合的想法,但显然还没能达到。”
国画从写意入工笔,更喜用笔细腻的工笔画,临摹过沈周和唐寅的工笔山水,研习过宋画中的花鸟,“画坛泰斗”齐白石的昆虫草木也是我的心头之爱。沐浴经典名著的芬芳,在书房临池犁墨,享受着平静和满足的时光。
朱小玲深有体会地说:“说到创作,在老师同道姐妹们的关心帮助下,对自己的定位逐渐清晰起来。这次展览的作品,我在规矩和自由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创作的书法作品以行楷行草为主。”朱小玲诚实又笃定:“绘画是近几年在学习的,要感谢林德贵老师!林老师因材施教,一人一法,我的太湖石作品在工笔和写意之间,也符合我的个性,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作品,都还很不成熟,但有了方向,就不再迷茫,我会坚持一路走下去!”
通过吴江2256文艺空间的展出,这三位老师的书画作品得到了吴江区文联领导及地方书画界协会领导、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好评。预祝在不久的将来,邱永华、朱小玲、黄莉三位老师会有更出色的才艺与作品再次展示给广大读者。
愿她们三位美女、才女书画同源,艺术精湛,精神丰富,生活美满!
作者:周建明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