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网络新反语”的策略浅议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规范使用“网络新反语”的策略浅议
——基于苏州青年人的调查研究
史奇媛(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2022级学生)
“网络新反语”不是正面直白的夸赞或批评,而是用“怪声怪调”讽刺嘲弄或敷衍他人的“酸话”,因契合网络信息传播迅速性的特点,用貌似巧妙的语言表达吸引人,对不谙世事的部分苏州青年人有错误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不良攀比、使心胸狭隘、降低人文素质等;在网络环境方面也有影响,“网络新反语”的流行使“圈层”间更加针锋相对,加剧网络戾气,青年对“丧系文化”的追捧使网络环境变得消极;由于“网络新反语”给自媒体平台带来高收益,社会中不良商家引流赚钱,不顾及社会整体风尚,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网络新反语”对个人、网络环境、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对88名苏州青年人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研究认为,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政府、社会应采用相应的措施规范网络用语,可采用精神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从源头上尽最大可能避免“网络新反语”的出现,从而抑制其对苏州青年人的负面交际影响。
一.创造个人学习空间
调查发现平均62.12%的苏州青年人认为网络新反语现象的产生跟个人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从个人为出发点思考如何规范使用网络新反语,可采用以下三点措施:
(一)提升自我文化素质
调查发现87.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需要提升自我素质,占比数量最多。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到的“清国留学生”中有的“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对于“清国留学生”的这种丑态,鲁迅说“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副词“实在”加以强调,便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鲁迅先生的用语生动风趣,让读者感到幽默的同时深刻反思背后的社会现象。苏州青年人就算要学习使用“反语”,也应当学习这样的文学方式,提升自我文化素质,掌握反语的正确用法,正确地、更好地、深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提升自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在全社会大力开展阅读活动。苏州市政府可定期在小学中学大学开展阅读活动,创造个人学习空间。此外在苏州青年人工作的社区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开展“读书打卡”活动,集满指定书目的阅读时间可以赠送其独特的文创产品。普通常人的理性认识和道德理性是不够的,要不断在学习和行动中修正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实践理性和道德理性相结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自我素质,在深刻理解“网络新反语”和“反语”的本质区别后,就能在网上发言前正确规避错误,“祸不从口出”,就从根源上遏制了不正确的“反语”使用方式。
(二)注重逻辑思辨能力训练
调查发现37.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注重逻辑思辨训练是必要的。“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强调教材文本的经典性,囿于‘注’‘疏’‘解’,仅作理解、记忆、消化,不能质疑、否定、超越。这种‘伪阅读’应当受到批判。处于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里,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怀疑精神、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敢于挑战书本、权威,走出‘文本崇拜’误区。因为批判是读者的权利与责任,阅读倘若丧失了批判精神,读者则不可能真正平等地与作者对话,亦不可能产生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始终停留于肤浅的层次。”
我们认为在苏州的大中小学中应设置逻辑课,逻辑课老师创造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境,情景式让学生体验一步步解决问题的妙处;创造可能性去鼓励青年人训练思辨能力,比如在小学里可以借助玩具来演示逻辑过程,将初中物理中的“小车模型”广泛运用起来,不仅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中学里借鉴《名侦探柯南》《大侦探福尔摩斯》里的推理方法,将之引入教学中,也可以学习“剧本杀”“密室大逃脱”等悬疑推理的玩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中小学作文课中,注重跟实用以及逻辑思辨有关的写作训练,而不是以训练学生写美文为主,学生的“读书笔记”应不仅限于优美的文段,应该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大学里有些专业虽然设有逻辑课,但是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比较艰深,很多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的大学生很难完全领会,大学老师应该在讲课时注意方式方法。增强逻辑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升苏州青年的抗压能力,冷静看待发生的问题,在待人待物方面也能有清晰的头脑。拥有了较高的逻辑思辨能力,青年人在对待“网络新反语”时,针对不同语境出现的网络新反语,他们对“因果关系”等逻辑问题会更加敏感,当遇到自己能力不到位反而说“新反语”反咬他人的情况,逻辑性较强的人都不会沉浸在“酸言酸语”带来的恶趣味中,而是正确判断得出正确方法,将“网络新反语”的恶趣味视作反面例子。
(三)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调查发现37.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需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鲁迅《藤野先生》中写到“在中国留学生会馆中的一间洋房待到傍晚时,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里“精通时事的人”是反语,这些人精通的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他把“清国留学生”学跳舞和反语用在一处,可见,“学跳舞”也是一种无聊的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为了寻求救国真理而满怀希望来到日本的鲁迅先生,在东京见到的却是这样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他们拿着清政府的银子在这里不是用心读书而是吃喝玩乐。这与作者来此的目的完全不同。因此,作者大失所望,对“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十分反感。这种感情便通过反语表现出来,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涌动着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所以,苏州青年人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维度,克服“小我”的脆弱与局限性,体现出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准确运用语言代替粗糙的网络语言。“新华网”、“人民网”和“央视网”的江苏频道可以创办“苏州青年论时政活动”进行街边青年随机采访,鼓励青年人思考时政发表独到见解,并赠与表现好的青年人官方纪念币。当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加强,青年人的“格局”打开了,他们在面对不顺心的人或事时,都能沉下心来独立思考,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既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也利于他人的身心健康。
二.打造健康网络交流空间
调查发现平均有43.18%的青年人认为网络新反语现象的产生跟网络交际工具因素有关,因此如何为青年人打造健康的网络交流空间也很重要,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管”与“放”结合
调查显示虽然只有28.41%的苏州青年人认为用网络新反语产生跟网络监管的强化有关,但62.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对网络语言应“管”“放”结合,网络语言审查不宜过于严苛,这一数据对比很有意思,可见网络监管过严,反而引起了苏州青年人的“反骨”叫嚣。网络监管为了营造干净的网络环境,打击了很多词的运用,大多数曾出现的不良用语都被网管删除,一些脏话也用“*”隐匿,但仍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一些刺激词汇,中间加“/”分隔后,就无法被识别出来,继续在网络散播。我们认为可以创建一个网络空间,采取匿名形式,让青年人发泄坏情绪,并且匹配一个“会安慰人的小蜜”,安抚青年人躁动的心情。网络管制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文字语音情景等结合的作品传达的隐性思想,要对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作品加以重视,对一些情绪激动的不合适表达倒也不必那么应激。
(二)建立网络平台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37.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政府可建立网络平台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政府可以奖励一些创造优秀导向作品的网络工作者,让更多人深挖优秀文化的内核,创造更多正能量作品。按照优秀作品的基数,对监督平台进行物质奖励。考虑到平台大小不一,我们建议用“百分比”作为评判标准,能更公平。在精神方面,公示优秀作品创作者的ID,肯定他们的奉献,帮助他们在下一次发表优秀作品时能被大众看到。当端正坦率的网络社会蔚然成风时,青年人的网络用语自然也会有所改变。
(三)设置网络良性互动话题
调查显示2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网上设置的良性有趣互动话题很吸引人。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一时间突然爆火的话题,各大媒体要快速精准抓住话题中可深入讨论的良性因子,制造新型良性话题进行讨论,引导更多流量往正确的道路上去,同时让自媒体了解正向经济的好处,规范不良自媒体的行为。比如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重阳节、七夕节等等,“历史重要时间节点”——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建成纪念日、名人xxx逝世几周年纪念日等等,几乎每个日子都能追溯到历史上的一件事情上,媒体人可以寻找一些比较标志的事件,在互联网上营造一种“沉浸式”的氛围,带动苏州集体青年人一起思考。我们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有志苏州青年进行思考,起到良性互动的同时,能引导青年思考网络乱象,培养这种意识之后,在以后的网络学习生活中,可以稳住阵脚不随波逐流。
三.培育良好的社会交流环境
调查发现平均有36.36%的苏州青年人认为网络新反语现象的产生跟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可采用以下三点措施培育良好的社会交流环境:
(一)完善家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调查显示虽然只有30.68%的苏州青年人认为家庭因素是产生网络新反语的原因之一,但62.5%的人认为需完善家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可见家庭教育问题在被调查者看来非常重要。
“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分析,家庭是人进行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人的养成教育、人格塑造、角色培养、品质培养等基本能力都来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而现实生活中的家长们智能中心主义日益严重忽视情感陶冶与人格培养使孩子精神偏异者比例升高。使孩子精神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直接结果就是为人处世中没有礼貌、缺乏涵养、性目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态不良的现象。造成这后果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我们家长们行为与思想上的错误所致,家长必须要为这一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面对新时期苏州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要走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科学地面对和分析。学校提倡素质教育,家庭同样也应重视素质教育。在幼儿儿童时期,市政府和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期要达成共识,尽可能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成长,比如周一学号为1~10的孩子的家长来学校进行陪读,周二学号为11~20的孩子家长来学校,以此类推。家长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能让教师对家长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家长发现孩子问题时能迅速跟老师沟通商量解决办法,同时也能达到自省的作用。因为幼儿园和小学大部分都是工作日的时候孩子在学校学习,因此家长的工作单位也要积极配合市政府、学校的工作,市政府和学校对认真负责的家长给予嘉奖,工作单位也不能减少工资。此外,市政府应该成分发挥苏州高校的在家庭教育方面能起的作用,将“苏式课堂”的“从容自由”“中西交融”渗透在家庭教育里,斩断新型家长跟依赖型孩子中间那条“线”,使新型家长明白“宠溺”孩子的恶果,改变培养方式,在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遇到网络上错综复杂的信息时,能尽力分辨利弊,不沦为泛泛之辈。家长从小正确培养了孩子,增强了孩子的抗压受挫能力,他们才能在“网络新反语”肆意席卷的时候沉下心来,不容易学里面最吸引人的怪声怪调,在遇到困难时自我克服,在遇到对手时礼貌尊敬。被培养出良好品德的苏州青年人,会自觉规避“网络新反语”的不良使用。
(二)正向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多元文化使得青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从而在促使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了各行其是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这种个体本位思想还导致青年思想的独立性、自主性、分化性逐渐增强。如果再与市场经济的唯利性相结合,又容易导致他们在利益选择上偏重物质利益,在思想道德目标和内容选择上,注重个体目标忽视社会目标,注重多样性内容忽视主导性内容。”
所以政府非常有必要正向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的生活区与工作区都已经有一定的人文情怀的灌输,比如在苏州这样人文景观较多的城市,政府要将人文景观拥有的“四书五经”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既可以带动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潜移默化中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进入苏州青年的脑海。苏州青年人在多元文化中坚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被潮流推赶,对待“网络新反语”衍生的一些无聊的把戏也能不盲目从众。
(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调查显示25%的苏州青年人认为应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市政府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管理,加强网络自媒体乱象监管。
龙继辉在《整治自媒体乱象还需加强监管》中提到“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丰富多彩,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侃侃而谈,自媒体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媒介。”
首先,市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无良自媒体,杜绝不被同意的转载和抄袭,防止流量分流导致无关人员盗取不义之财。然后要针对不良电子商务平台,让他们不要跟风造势,在流量为王的世界里混淆视听。他们常常在流量较高的视频底下推销产品雇水军写好评,因此,自媒体平台和网警需要时刻监督电子商务平台的作为,禁止不实宣传等违法诈骗行为。建议自媒体平台创造“信用积分”,每个身份证绑定的账号上初始有100个信用积分,凡是遇到作品涉嫌抄袭的扣40点,记警告一次,如果二次因抄袭扣分账号将永久封禁;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人信用积分将一次上涨10个,在“信用积分榜”上排名,并被平台推送。
扭转了市场风气,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商家对不义流量的渴望,类似“网络新反语”的这种为小众产生的语言方式,才能自在轻松地成为一种无伤大雅的娱乐方式而不是被利用得乌烟瘴气。
(本文为南京晓庄学院202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网络新反语如是观——基于苏州青年人的调查研究》系列调查报告之一;项目编号:2023XSKY024)
编辑 : 宋学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