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让乡镇百姓看上“好中医”,南通打造家门口的“星级”中医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来中医馆调理两三个月,老爷子现在能吃能喝,精神状态好了不少。”3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如皋市江安镇卫生院五级中医馆,来自苏州的48岁企业老板王岚祺向记者不住的夸赞中医师的医术好。王岚祺因孩子读书在江安租房陪读。他的父亲患有肺癌和前列腺癌,此前接受了免疫靶向治疗。“肿瘤有所缩小,但身体副作用大。”王岚祺介绍,得知当地有中医馆,专门把父亲接来调理。通过服用中药、针灸等手段,原本父亲吃不下饭、喘得厉害,经过调理已经能吃能喝、胃口很好。王岚祺本人以及妻子、哥哥也到中医馆调理“三高”、坐月子等。

随着乡镇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几年,南通市全面提升中医馆能级水平,着力打造一批“星级”中医馆,让中医药下沉到基层,惠及更多老百姓。目前,南通市共建成121个标准中医馆,其中17家中医馆建成“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这些中医馆均拥中医特色专科、300平方米以上面积,在治疗慢性病、多发病以及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走访如皋、海安、如东等地,实地探访南通“星级”中医馆建设情况。

走进江安镇卫生院五级中医馆,把脉问诊、腰部针灸、颈部贴敷、借助器材走路康复.......一整层中医馆里,前来就诊的人群络绎不绝。江安镇卫生院院长高瞻介绍,该院中医馆有800多平米,开设了中医内科、肛肠科、骨伤科、康复科、名中医工作站、治未病室等7个诊室。针灸治疗室、贴敷室、牵引室、熏蒸室、康复区等,以及各类中医诊疗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循着浓浓的中药味,记者走进煎药室,煎药师王增龙正熟练操作煎药包装一体机。他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煎药,自动煎药机不仅要快10-15分钟,更能把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压榨更加充分,得到更好的药效。

“随着评上五级中医馆,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中医门诊从最早每年几百人次,增加到每年2万多人次。”高瞻说,江安镇地处如皋、靖江、泰兴三市交界处,幅射农村地区范围较广,吸引着周边乃至苏南地区的病人慕名前来。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离不开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人才队伍的培育。作为南通首批省级五级中医馆,海安市城东镇卫生院中医馆近年来加强与上级医院联动,把中医专家“请进来”,同时把年轻中医师“送出去”,规培一批中医人才骨干。

近年来,南通市通过改造或新建中医馆,开设名中医工作室、治未病门诊、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南通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龚燕霞表示,“围绕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南通将继续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到2025年,实现50%的中医馆达到省五级标准,让中医药更好的下基层,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老百姓。”

13日下午,在海安市城东镇卫生院的中医骨伤联合病房内,79岁的新立村15组村民储文祥正在接受雷火灸,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储老经常来我们中医馆,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名中医的诊疗服务。”城东镇卫生院副院长解建军介绍,每周五上午,该院的医联体单位专家会“组团”来坐诊,同时还参与到查房、用药指导以及同质化管理。

据了解,该院对中医馆提档升级的同时,增设了医联体省市名中医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安排中医骨干医师师承学习,定期组织省市名老中医专家及各学科带头人定期来院坐诊、教学查房、讲座培训和手术指导,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消化科、五官科、中医护理等多学科,并且与海安市中医院建立特色联合病房,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

同时,该院还通过人才培养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保障。95后中医师陈引经过南通市中医院三年规培,已在中医师岗位上“得心应手”,在她看来,经过系统化培训后,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时更加自信,尤其是对脾胃病导致的亚健康方面有更多施展空间。

“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大有可为。”解建军告诉记者,随着中医在农村地区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才有望留在基层。目前该院中医医护人员有12名,其中8人毕业于中医药相关的高水平院校。通过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该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022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市形成100个左右特色中医馆、100个左右特色中医阁,名老中医基层工作室、工作站不少于30个。目前,城东镇中医适宜技术已是实现全镇覆盖,中医阁已建成29个,并且在向特色中医阁逐步推进中。

除了把中医馆延伸至更基层的中医阁,也在开展一些结合中医馆的新探索。如东县栟茶镇中心卫生院也拥有省级五级中医馆,该院中医就诊人次占比40%。记者从该院了解到,医院重点打造了中医康复中心,通过中西结合帮助中风、脑瘫等患者进行康复。同时,与当地社区合作建成“百草园”,用于开展中草药种植,种植本地常见中草药如芍药,玫瑰,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中草药,幷作为中医药进社区、进学校的一部分,向游客及中小学生等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此外,预留30亩土地,未来吸引当地村民从事中草药种植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龚燕霞认为,一方面是中医馆的外延,渲染和传播中医文化,改善就医环境和氛围,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另一方面重视内涵,实施‘一馆一策’指导和改建,每个中医馆要有优势和特色,让老百姓信任中医、放心就诊,在家门口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高铭


校对 王菲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