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行动”是南师附中传统德育课程之一,自2001年举办以来,今年是第24年了,活动由 “11公里步行者行动”和 “31公里步行者行动”组成。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春秋游,“步行者行动”更结合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团队精神培养等,并通过学生自主勘察、设计行走路线,自主实施行走方案,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助力他们走好青春之路、当下的路、心中的路、未来的路。
早上6时45分,2023级高一师生从南京农业大学出发。徒步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钟山体育公园;第二段为灵谷寺——梅花谷——植物园——白马公园;第三段为情侣园——环湖路——神策门——南京城市排水监测站,最后回到学校。
南师附中副校长夏广平介绍, 每年的行走路线都会有所创新。今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出发,让学生切身体会重农固本这一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随后前往南京理工大学,参观坐落其中的国家级兵器博物馆,可以了解军工发展的前世今生,见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领略先人的勇气与智慧,激发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途经的灵谷寺、梅花谷、植物园、白马公园、玄武湖等地,更是美景不断,让学生在触摸金陵文脉的同时,看见新时代南京的发展变迁,感受山水城林相融之美。
附中学子谈行走经历
“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很累很值得!”
“我从没走过这么远的路,但是大家一路上相互支持,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困难啦!”“很累也很值得!沐浴着春风,我欣赏到许多从未留意的风景……”中午12点,记者在南京白马公园迎来了稍作休憩的步行者们,一张张泛着红晕的面庞上挂着晶莹的汗珠。
高一(3)班刘曼祺是南师附中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作为为数不多的女生旗手,她也承担起了班级旗手的重任,在路线第一段的过程中一直手举班旗,举了3个多小时。行走过程中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见到的坦克给刘曼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次亲眼见到坦克,没想到体积这么大,太震撼了!”
高一(4)班的“轮椅男孩”訾力鸣因腿部受伤,遗憾未能参与本次行走,但心系同窗的他依然坐着轮椅来休息点与大家汇合,“平时我们一起学习、做题,遇到困难一起度过。我认为31公里‘步行者行动’是将人生路上遇到的困境具象化了,大家团结走过如此长的旅程,再坐在一起美美吃一顿饭,回忆旅途中经过的点点滴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虽然没能参与行走,但现在和同学们坐在一块儿畅聊,这也是我青春里一段美好的经历。”
“大聪明”小熊、四季蛋糕
别样“仪式感”沉淀出集体记忆
高一(23)班的队伍很特别,除40名同学外,还有一名名叫“大聪明”的“小熊同学”。刘梓豪同学告诉记者,这只小熊是在一次校级比赛中获得的班级奖品,全班同学都很喜欢他,所以专门为他挂上了班牌,同学们轮流抱他共同走过这31公里,“这只小熊就像是我们班的班魂,也象征着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
高一年级语文老师,高一(17)班班主任周超和班级家委会一同准备了一份别具“仪式感”的礼物——四季蛋糕。“春风得意马蹄疾”“秋水共长天一色”……四个写有季节性古诗句的漂亮蛋糕拿出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发出惊呼。大家围坐在自己生日所属季节的蛋糕周围,共同度过了一个浪漫且难忘的生日。
周超老师说:“一个人走完31公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全班同学说说笑笑彼此陪伴,这将不是一件难事。‘步行者行动’对于高一学生成长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样的环境下过集体生日,并通过古诗句对他们送上寄语,我希望他们感受到我作为老师的美好祝福。”
通讯员 钱静
见习记者 周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摄影:刘莉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