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农正在收笋 摄影:李叶
90后“笋二代”:带着大家一起把笋卖到网上去
早上八点的太湖源镇青云竹笋交易市场上已经聚集了几十家商户,该市场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笋类交易市场,销售旺季日均人流量超过5000人,拥有“中国笋王”之称的雷竹笋就出自这里。2021年,仅太湖源镇就年产笋46322吨,产值3.01亿元,笋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临安也有了“江南最大菜竹园”的美誉。这里距离杭州市中心仅有60公里,因此,刚上市的临安春笋成为大多数杭州饕餮客的“本地尖货”。
早上刚挖出的春笋被青褐色的外皮包裹着,外层还有泥土,每年有数万吨新鲜春笋从这里发往全国。杨安豪是市场的熟面孔,他几乎认识市场里每一位笋农和司机。
“我从小家里就种笋,小时候常和父母一起上山挖,那时候只觉得好玩。”2016年返乡后,杨安豪接过父亲身上的一部分重担,开始和父亲一起卖笋。2019年开始,杨安豪主动尝试美团等线上平台,将一部分笋转到互联网销售。
▲刚挖出来的春笋经过初步分拣,等待装车 摄影:李叶
开启线上业务之后,他开始收到消费者反馈,这些评论图文,帮助他改良笋的加工和包装方式。他还在村里开办了农业合作社,收笋、分拣、切根、包装、装车……村里留下的村民都会来他的合作社干活,其中有不少从外地归乡的农户,有的已经干了十几年了。大部分农户愿意将笋交付给他,“很多农户也年纪大了,好不容易挖出来再运到市场上就太费劲了,所以他们直接送到我家,我卖完就给他们结钱。”从合作社分拣装车的新鲜笋,部分通过货车运往全国各地,大部分直送线上平台仓库。
“传统市场今年价格低,但线上销售很紧俏。帮村里找到新销路,感觉挺自豪的。”杨安豪笑着说,“合作社的村民不用再跑去远处的工厂,方便照顾家人,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即时零售平台助力春笋“鲜”上桌
“杭州人对‘吃’尤其讲究,对时令性要求比较高,喜欢吃新鲜的。”小象超市杭州站点贾站长表示。
2024年初,小象超市扩容“本地鲜”产品,整合杭州附近的蔬菜资源,将产品“鲜”一步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中之一就是春笋。
在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的帮助下,像临安春笋这样的本地产品“鲜”一步上到市民餐桌,也为杨安豪这样的本地农业生产经营者带去更多数字经济红利。
像杨安豪这样来自杭州本地的源头“新农商”,小象超市还有许多,采购专家每天奔忙在田间、竹林、水边,深入供应链源头,保证消费者到手的产品新鲜可靠。
▲小象超市骑手正在送货/摄影师:李叶
数据显示,“本地鲜”春笋上线3个月以来,销量每月环比增长67%,春笋专线上的快车越来越忙碌。作为“30分钟快送超市”,美团小象超市深耕本地供给,为临安春笋、千岛湖鱼等杭州市民喜欢的“本地尖货”提供线上营销通路,助推本地农特产品发展,丰富市民餐桌,助力农民丰产增收。
通讯员 多多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徐晓风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