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党建法治双融合,服务群众零距离!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三步走”助推基层治理“焕新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作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自开展“法治小区”工作以来,以“党建+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资源融入康博苑小区治理,把小区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康博村两委班子定期上门开展民意走访,开发“智慧农村”平台,让村民一键反映问题,掌握实时进度。挖掘村民党员和热心人士,发展培育“博爱志愿队”“博益青锋”等公益队伍,引入全职社工、波司登志愿队等“外援”,全方位做好村情民意的收集和传递。发挥党建赋能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法治小区”建设引领作用,将“党建+法治+管理+服务”融入项目方方面面,形成支部引领、党员融入、群众聚力的共享共治格局,助力康博苑生活区物业管理、环境治理等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的良性轨道。

康博村定期邀请驻村法律顾问开展“两委”班子成员、工作人员集体学法活动,提升乡村治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充分利用村民法治讲座、法治夏令营课堂、法治文艺演出等平台,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法治“主讲人”,从日常工作出发,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推进村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创“法治小区”法治氛围。

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援法议事”

康博村坚持景美人和齐步走,厚植干群同心共治“营养土”,深化“五治融合”实践,打造“百姓茶馆”援法议事平台,以“小茶馆”为切口,打开全民议事“大格局”。结合“15分钟服务圈”建设“百姓茶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站等有效串联,确保整个“法治小区”辐射在内。茶馆内设“意见板”,问题反馈由专人负责收集对接,畅通了“法治小区”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援法议事”内容、程序,近年来,完成了天然气管道提升改造工程、三类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健身步道建设、公园亮化景观提升等30余桩“小微实事”,有效推动了“援法议事”机制落到实处。

同时,依托“百姓茶馆”“民情驿站”等家门口“站点”,康博村村委把老干部、老党员等召集起来,吸纳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退休教师等资源,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把问题摊在桌面上,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五治融合村民约定,评出星级文明户,通过垃圾分类激励办法等,群策群力,找到“最大公约数”。

优化法治阵地,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康博村立足现有法治文化广场阵地,围绕法治、德治、廉治、综治四大主题,扩宽康博苑“法治小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打造法治小游园、民法典长廊等阵地,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学法、守法。推动“线上+线下”“集中讲+拉家常”模式送法到家,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半径。推广“苏解纷”微信小程序、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等“线上”法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站“线下”作用,及时做好群众法律咨询,并为老弱病等特殊群体实行上门服务,让当事人少跑腿、少费时。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