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聆听穿越时空的“抗战之声”,南京学子为家属“云祭扫”邱立生烈士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清明之际,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江宁区云台山烈士陵园,回荡着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文艺轻骑兵”实践团志愿者唱响的《新四军军歌》。84年前安葬于此的新四军烈士邱立生的亲人,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聆听了这穿越时空的“抗战之声”。

为家属“云祭扫”邱立生烈士

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分别经历一个多小时车程来到这里,为新四军英烈邱立生的家属代为祭扫。志愿者们举行祭扫仪式时,视频连线了1000多公里外的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李旺声老人,让老人通过志愿者之手,遥送一束鲜花。

李旺声老人从家乡来南京之后,家乡人民此前确认烈士就安葬在南京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南京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忘记在此奋战的英雄,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经多次前来陵园祭扫。清明节之际的这次祭扫,同学们也通过视频连线,让烈士家乡的人得以“云祭扫”邱立生烈士。在仪式最后,来自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献上《新四军军歌》,唱出了新四军的光荣的铁军精神。

作为本次祭扫云台山烈士陵园安葬邱立生烈士活动的志愿者,南航金城红宣会会长宋紫怡说,“为烈士家属贡献微薄之力,向英雄致以崇高敬意,挺激动的。”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王扬告诉记者,“南京这座城市不会忘记英雄烈士,清明节是一个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节日,我们年轻人也会把历史的记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今天,我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我们要牢记先烈们的嘱托,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还原云台山那场英勇激战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老人才在南京找到了亲人。“我是听着舅公的故事长大的。爸爸跟着舅公打仗,却只有他活着回来了。”采访中,李旺声告诉记者,临终时他父亲拉着他的手,反反复复一句话:“找舅舅、找舅舅!”

据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人物谱》记载,1931年参加革命的福建永定(今为永定区)人邱立生,1938年初在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时,担任第3团第1连连长,随后开赴抗日前线。

部队改编时,邱立生回乡广泛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加新四军“舅公说,日本人已经打进来了!不反抗就等着亡族灭种。”

跟着邱立生,包括李旺声父亲在内的5名18岁少年奔赴战场。一行人刚刚整编进队伍,仗就打起来了。跟着李旺声的回忆和陵园保有的资料,当年发生在云台山的那场激烈的战斗在众人眼前再现。

记者查阅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纂的《江苏省革命遗址通览》记载可见,“1939年2月6日,新四军第2支队3团1营与日伪军为抢占云台山山头进行了一场激战。因敌众我寡,除突围25人、负伤转移15人外,全营有8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寻找到的营长邱立生、政治教导员王荣春等65位烈士遗体掩埋在云台山周围的山脚下。”

多方合力揭开历史真相

为何家人一直没有找到邱立生的下落呢?李旺声说,由于年代久远且当时他父亲年纪尚小,慌乱中将战斗的地名记错,且福建客家话和普通话表述不一,在李旺声的记忆中,“邱立生”一直写作“丘力生”。所以在过去数年,李旺声家一直苦苦寻亲却没有结果。

“会不会是一直找错了地方?”今年年初,在看了一则南京新四军文化相关报道后,李旺声突发奇想,并托在南京工作的同乡谢恩平帮忙打听。团长是黄火星、烈士本人是营长、在江南一带牺牲……虽然不知道番号和具体地点,谢恩平还是凭着仅有的信息在网络上搜到南京抗战史学者胡卓然曾向新闻界述说过邱立生烈士安葬在江宁云台山烈士陵园,随后和负责人取得了联系。“两相一核对,工作人员告诉我,要找的就是‘邱立生’!”谢恩平说。

三团一营的这场战斗是新四军二支队进军江宁以来最为悲壮的一战,但由于战时混乱等因素,相关记载并不多。曾供职于南京市方志办的抗战史学者胡卓然,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丰富的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江苏近年来做了颇多努力。多年前在江宁挂职时曾经详细研究过这次战斗。他告诉记者,邱立生的履历有许多不同记载,胡卓然是此前查询到老红军郑贵卿的回忆录才揭开了谜团。此次烈士寻亲成功,也搭起了烈士家乡和牺牲地之间的桥梁纽带。曾和邱立生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迄今是战友的,后来也同和邱立生在新四军第二支队担任营长的郑贵卿,在回忆录里记述了和邱立生并肩作战的多个细节,并且明确记述邱立生“抗战时在南京丹阳附近的战斗中牺牲”。

而一些红色人物书籍里涉及邱立生内容,因为此前信息不畅,对他的牺牲地有不同记载,存在误记为牺牲于“杭州地区”、“浙江余杭地区”的情况。例如,烈士家乡的《永定县革命基点村斗争史略汇编》一书记载邱立生“在杭州余杭等地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这可能也是导致烈士家乡难以找到安葬地的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