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白铁皮手工艺人顾金堂:用“叮当”声传递工匠精神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今年77岁的顾金堂是一名白铁皮手工艺人,在常熟市碧溪街道吴市老街经营着一家白铁铺。15岁进五金社当学徒,55岁退休自己开店,一直营业到今天,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是老街出了名的白铁皮手工匠人。岁月更迭,老街的人们伴着清脆的“叮叮当当”声,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提起 “白铁五金”,上些年岁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却很新鲜。随着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的大量充斥市场,白铁皮加工这个传统手工艺也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吴市老街的街头,白铁皮匠顾金堂“叮叮当当”,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坚守着。周围居民王阿姨说:“平常我们家里的水壶漏水、饭锅底烧坏了都来找顾金堂修,等不了多长时间,付不了多少钱就能修好,来这修修补补,挺方便的。”

吴市东街9号的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铺面,门口摆放着制作好的各类白铁皮工具,水壶、花洒、铁桶、雨水管道等等,里面地上及墙面上错落有致的堆放着各种材料、器具,这就是顾金堂全部的家当,铁铺没挂招牌也没店名,却在当地非常有名。

近日,记者来到白铁铺内,顾金堂正在制作一个水桶。顾金堂介绍,这个小小的白铁皮制品看起来是简单的样式,而事实上一件白铁皮制品从落料到成品,经过了十几道工序。因为是纯手工打造,在制作过程中就需要靠经验去判断尺寸大小,力度大小。尺寸不对,就有可能有缝隙导致漏水;力度不对,可能就会把铁皮敲断,一天的工夫就白忙活了。

顾金堂拿出了一张白铁皮原料,用圆规尺子等工具在白铁皮上划出线条和图案,接着沿着刚才的图和线剪切下来,顾金堂裁剪起来用劲均匀,切口光滑。然后顾金堂用锤子和钳子对这些剪切下来的每一块板料分别进行压口和卷边。卷边完成后接下来的一步最考验白铁皮匠的技术和经验,只见顾金堂拿着方尺对每块板的边缘进行砸、敲,已达到平、顺、直的效果。做白铁皮器具的主要技术在于敲打,因此才有“敲白铁皮” 这一说法。除了技巧,还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耐心,这样才能敲得严丝合缝,且看不出敲打的痕迹。敲打完毕后是对接,此项工序是整个制作过程的关键。对接也叫咬口,是将两块或多块白铁皮板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顾金堂可以做到仅靠两板边沿相互扣合就十分牢固、密不透水,不用铆钉也不会从此开裂。最后是焊接、抛光。为了使其更加的精美和牢固,需要对其接口处用焊锡认真细致的予以焊接,焊接好后顾金堂细细地打磨、擦拭,这样,一个纯手工的白铁皮水桶就做好了。

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顾金堂“叮叮当当”一干就是一辈子,如今,顾金堂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徒弟,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了。顾金堂坦言:“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铁皮工艺了,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将这些手艺不断传承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