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曾因打架被判刑的“浪子” 如今成当地就业致富的带头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4月17日讯 (通讯员 冯兆宽  宋加宏 王卫明 记者 王国柱)帮扶困境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带领乡亲就业致富……在兴化市沈伦镇关华复村,说起夏素龙,村民个个挑大拇指。而在十多年前,夏素龙因打架被判刑入狱,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

4月12日上午,兴化市沈伦镇关华复村青年夏素龙,冒着小雨赶到该镇中心小学,看望村里困境学生小琦和小芸,并送上了500元助学金。而这件善事只是夏素龙热衷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

1990年出生的夏素龙,初中毕业后先后到苏州、常州、常熟等地打工,2010年上半年,他在常州因为讲哥们义气参与聚众斗殴,被判刑两年多。2012年下半年,他出狱后回到了老家关华复村,决意要洗心革面重做人,要靠自己的双手创业奔小康。

沈伦镇和关华复村关工委以及村两委会一班人知晓夏素龙的想法后,主动介入,帮助他在村里流转了280亩农田,当年秋季他全部种上了小麦,并在第二年年初注册了“兴化市来宏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因为刚开始从事农业, 夏素龙既不懂技术,也不善于管理,2013年的麦稻两季的收获平平,只能保本。

生性不服输的夏素龙随后隔三差五地就把市镇两级农业专家请到田头,诚心请教,并且到书店购买了好几本有关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一有闲时就认真阅读揣摩。2014年春,他还专门参加了市里有关农业知识培训的大专函授。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他对农业种植和管理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年年底,他将家庭农场的规模一下子扩大到350亩。渐渐地,他的家庭农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15年,他通过村里公开招标,又流转了村里50多亩精养鱼塘,在里面放养了四大家鱼,并且还开始尝试培育鱼苗,当年取得一举成功。那一年,仅四大家鱼就收获10万斤,除去成本,赚了近20万元。

2017年5月,夏素龙一口气添置了三台“大家伙”:一台收割机、一台拖拉机、一台插秧机,后来还用上了“植保无人机”,给农场生产插上了“翅膀”。夏素龙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如今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近20位村民在他的农场打工挣钱,也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夏素龙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他不仅自己奔小康,而且带动其他村民致富,确实不简单!”沈伦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倪学书如此说。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