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纹瓦当的纹饰图案是如何起源的?长期从事南京地区六朝考古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在《论南京大行宫出土的孙吴云纹瓦当和人面纹瓦当》一文中指出,人面纹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临淄城遗址,但其风格与南京地区六朝人面纹瓦当相去甚远。而史料记载,公元247年,孙权为表节俭爱民,下诏将武昌旧宫的瓦材运送至建业,用以修缮太初宫。此时正是人面纹瓦当开始流行、逐步取代两汉的云纹瓦当的时间。湖北鄂州也曾在孙吴时期的水井中出土与南京极为相似的人面纹瓦当。王志高认为,人面纹瓦当的出现或许与这段历史有关。
王志高在文中还提出,孙吴时期,都城建业屡次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使用人面纹瓦当还可能是当时人们为了建筑防火所采取的“驱邪之术”。特别是这些人面形象中被夸张突出的面颊,可能是当时一类神灵形象。
在六朝时期的南京,人面纹瓦当流行时间很短。两晋之间衣冠南渡,随着东晋政权在南京建立,建筑所使用的瓦当很快被具有强烈中原文化特征的兽面纹瓦当所取代。然而正因为出现时间短、地域特色鲜明,人面纹瓦当就成为展现南京六朝文化最典型的符号之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孙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