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村庄
“枣林湾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也不少,有世博园、红山体育度假乐园,市民越来越多,我们饭店每天都爆满。”4月22日,位于扬州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枣林村的荣琴农家乐老板钱荣琴说,店里的红烧鲢鱼配涨烧饼、油炸白鱼、清蒸翘嘴等招牌菜特别受欢迎,整个“枣林渔村”一条街的餐饮商家生意都很不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枣林村看到,整洁宽阔的枣林路,景色怡人的世博园,碧波荡漾的枣林湖,人流如潮的红山体育度假乐园,景区周边整齐划一的居民区,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处处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樱花大道
围绕度假区大文旅配套,带领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产业
作为仪征文旅文创产业主阵地,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区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世园、省园、红山体育度假乐园等核心文旅资源都在枣林村境内。枣林村党总支书记魏建红介绍,枣林村是两园(2018年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2021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因项目建设,原来的村庄都已经搬迁,村民们获得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务工。
土地流转以后,村集体往往会面临经营性收入缺失的问题。枣林村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进一步盘活辖区资源,枣林村围绕度假区大文旅配套,带领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产业,为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随着世园、红山体育度假乐园升级改造,庆余年鱼旅等一系列文旅及其配套项目生根发芽,旅游给枣林村带来了流量和人气。2023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6.8万元,人均纯收入3.6万元,“文旅带村”效益凸显。
渔村一条街
湖水煮湖鱼,城里人趋之若鹜,“特色鱼味”形成品牌
记者了解到,枣林村通过开展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世园、红山体育度假乐园、庆余年鱼旅、少间民宿等文旅项目落户境内,枣林村热情当好“店小二”,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劳务合作社。“成立劳务合作社,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帮助辖区企业输送用工,实现企业用工、集体增收、农民受益三方共赢,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魏建红介绍,2023年以来,仅枣林人家劳务合作社就为园区提供保安、保洁、园艺管护等用工1500人次,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8万元,村集体每年的服务和劳务费收入达40万元。
旅游人群涌入枣林村,如何承接旅游人流量,做好服务大文章?其中的“渔村鱼头”可圈可点。据了解,多年前,枣林村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开枣林湖、挑挖水库。此后,退伍军人铁其江包下枣林湖养鱼,因为水质纯净,水产肥美。他还在岸边开设了仪征市第一家特色野生鱼馆,湖水煮湖鱼,红烧鱼头做招牌菜,口碑相传,城里人趋之若鹜。野生鱼馆的火爆生意,让居住在枣林湖边的村民们也嗅到了商机,金鱼头、荣琴、枣庄等农家乐相继营业,推动枣林村“特色鱼味”形成品牌。
枣林渔邨
培育形成文旅新生态,争创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记者采访发现,因“两园”项目建设,枣林湖周边的饭店陆续搬迁,但这些饭店并没有消亡。枣林村借枣林湾文旅“东风”,塑造枣林“渔家乐”品牌,引导开饭店的村民进入枣林村渔村一条街经营。现在,“枣林渔村”成为游客首选的就餐打卡地,红烧鱼头、清蒸翘嘴等特色菜频频亮相社交平台。魏建红介绍,现在的”枣林渔村”一条街共有农家乐8家、旅馆2家、便民超市4家,每年消费人群达8万人次,营业额1200万元,带动数十名村民就业。
魏建红自豪介绍,枣林村借助枣林路的行道树,打造了樱花大道。前不久,樱花大道火出圈,游客们观景、打卡、拍照、传播。村里通过网红大道打造,培育形成文旅新生态,“今年,我们联合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其他村牵头成立了枣林湖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等要素做文章,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还和辖区的庆余年农业科技公司签订水库养殖合作协议,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进行水上垂钓、比赛拓展、水产品及周边农产品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农家乐、民宿等项目,二期主要进行水上运动项目开发和会员制旅游精品项目开发。枣林村用一系列‘组合拳’,争创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张蕾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