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伊始,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周桂松做开场词。他指出,“数字教育新赛道,教学转型新探索”加快推动了全省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苏素质化教育的新样态,也符合党中央对教育管理部门的殷切期待。自江北新区成立以来,不断推进育人方式优化、学校空间创新、管理思维突破、教育生态共塑四大工程,充分挖掘了“未来教育”的新质生产力,为人才引进方面了开辟绿色通道。周桂松提出,下一步,新区在数字教育发展方面坚持落实重点项目的应用工作:一是做好重点平台推广部署,真正实现教师共同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实践的合力,全面推进教师实施数字化教育的理念,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二是做好典型案例收集工作,通过学科融合育人,征选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数字化方案,整合学科优质资源,实现精准教学;三是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学习,高效发挥对信息技术的正向赋能。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指出,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撬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支撑点,也是驱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就深入推进全省数字化教育创新发展、有效促进教学转型,陆岳新提出三点看法:一、凝聚新共识,着眼提高人才质量的育人水平,以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字素养为数字化教育的落脚点,以保护每位学生的创造性特征为数字化教育的关键点;二、彰显新担当,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育教养,三、铆定集成化,推动数字应用,实现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转变,探索省名师课堂的场景创新应用。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周强以《智启未来数绘新篇》为题,就江北新区数字教育开展情况做详细介绍。他指出,在新区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以建设未来教育升级为目标,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一、从基础建设到平台创新,新区正在谋划对资源平台的优化升级,采用1+1模式推进区级的资源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数字资源积累和利用;二、不断推进数字素养梯度培育:抓好创新教育实验和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抓好区域内教师数字化培训、提升骨干教师数字素养、组织师生数字化竞赛活动;三、技术赋能探索教学改革:开展区域“教学评一致性”平台建设、探索多部门协作探索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不断指导推进市级试点学校的研究工作;规划定目标步步走实: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制定数智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总结反思放大数字教育质效。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肖晨以《数字赋能智创未来》为题,为大家分享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云教研”校本创新的经验。她提出,学校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和智慧发展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一、营造“云教研”生态,聚焦课堂变革;建立“云教研”机制,提升数字素养;拓展“云教研”路径,实现协同发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沙龙环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副书记陈媛媛、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物理教师高进分别为大家带来小学美术和初中物理数字化教学说课,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凌嵘和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物理教研员许志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说课环节做出精彩点评。教学沙龙由江苏省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华主持。
陈媛媛的数字化说课《图画与文字二》借助数字化教学设备,让学生以校园景物为创作内容,创造出象形字,通过转换主体物和背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凌嵘对陈媛媛的课堂呈现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陈老师将数字化作为教学的有力媒介,并将其融入传统美术课堂中的做法给予肯定。随后,他以《基于数字化教育理念,营造以学为中心的场域》为题,从五个方面分享了数字化平台的力量:技术因课而改变、技术以学为中心、技术延伸学习、技术赋能美术以及技术倒逼转型。
物理教师高进的说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使物理实验可视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爱上动手实验,激发课堂活力。
随后,南京教学研究室教研员许志就高进老师的课堂提出数字技术与学科相融合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数字技术要用在刀刃上、数字技术要有科学态度、数字技术不能为用而用、数字技术要有常态思考。
活动最后,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永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华分别为大家带来《数智时代教师高阶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结构化力量:数字赋能教学新理解》经验报告。
刘永贵强调,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是学校推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数智时代,教师要从以知识呈现为主的单点能力发展,拓展到与AI协同育人能力、技术赋能的教学模式,从基于经验的教学到数据驱动的询证式教学。他提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是教学数字化的主要转型方向,当然“学生被数据表征”的伦理边界,基于算法主导的精准化策略还需要思考。关于智能技术的应用,他提出其并不能替代教师决策,而是辅助教师做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手段。
赵华以《结构化力量:数字赋能教学新理解》为题,从教育本质与工具、数字教学的内涵与本质、数字教学的工具与应用、数字教学的理性思考四个方面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五育融合与实践育人,教师还需具备迭代、集成、专业化的数字化思维。此外,教师还需对数字化教学具备理性的反思:反思精准教学、反思教学载体、反思工具趋势、反思三维融合、反思人的意义,真正实现碰撞与唤醒的育人本质。
新江北记者 张怡宁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