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建邺|古太阳宫迎新长跑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魅力建邺| 古太阳宫迎新长跑记
夏学海
在年与年的节点上,宝石花集团南京公司策划搞一次集体活动,凝聚欢乐,辞旧迎新,励志鼓劲。
一群嬉闹爱动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嘀咕,位于建邺区夹江地带的绿博园(滨江公园)有个古太阳宫景点,咱何不到那里依着景点名气,契合“太阳”灵气,讨个彩头,乐呵乐呵。
点子一出,立即落实。
策划者拟定方案,确立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拥抱太阳,奔向明天”,形式为“迎新长跑,赏景览胜”。
时序敲定,消息放出,跑友们雀跃响应,报名者纷纷。
经有关人员安排,笔者和小苏提前一天去和公园管理方商量“借地”活动事宜。
一切谈妥。管理员陪我们在太阳宫实地走了一趟。
踏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青石阴刻的文物标志碑,正面书“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太阳宫,南京市人民政府2006年6月10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几行字。背面是文化遗产解读文,说明太阳宫的位置、历史和规模。从碑文可见,早在10多年前,绿博园建园时,太阳宫就列为“文物”级别的景点了。
在太阳宫东边约200多米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柏油路,命名为“太阳宫路”。
宝石花接力跑的路径就选择在这里。
管理员介绍说,历史上南京太阳宫也曾三次损毁,三次重建,选址都在这个地方,一度时间曾香火弥绵,人气旺盛。
现在的古太阳宫景区的位置是滨江公园B区块,南邻滨江公园主轴线西端广场,西接地势较高的滨江大道,自北向东为滨江景区各道路,总建筑面积为1460平方米,其中保留历史建筑为两座绿色的八角亭和五间宽敞的大殿,坐东朝西,基本完好。两座亭子为典型中式建筑风格,亭为八角椽尖顶,上绘八卦图,一左一右分布在大殿两旁,约有180平方米;五间殿堂,长20米,进深8米,大殿的建筑风格则为中西兼有,正面的格子门窗是典型中式风格,回廊处分布着二十余根红色立柱。背面的门、窗则镶嵌着五彩玻璃,是仿制民国年间建筑上常见的西式装饰特点。新建建筑为1280平方米,有长廊和侧房等。
《扬子晚报》记者曾采写过这座藏在长江边上的古太阳宫,查阅引用文史资料中一篇署名文章《太阳宫琐闻》,文中介绍第一座“太阳宫”建于明末清初。当时,这里是南京历史上重要木材集散地。南京城内,举凡宫殿、官署、民居所使用的木材,从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通过水路运到南京,首先寄存在上新河以及附近的夹江江面上。因此,上新河地区外地来的木材商人很多,分为江西帮、湖南帮、湖北帮等,各帮各自占据一块江面,停靠木材。
木头最怕火,如果着了火,将会给木材商人带来惨重的损失。为了祈求火神保护和赐福,湖南帮和湖北帮的木材商人经过协商选址,建起了一座太阳宫。他们认为,太阳神就是火神,供奉并祭拜太阳神,可减少火灾的发生。
木材商们于是在宫中供奉火神。同时,他们还在大殿后壁上设置了太阳形窗户。每天,太阳一出来,透过圆形窗户,就能照在香炉上,这也是为什么这座历史建筑背面开辟很罕见的圆形窗户的原因。
太阳宫建成后,迅速成为湘鄂木材商人活动的中心,他们常常在凉亭里谈生意,探行情,还经常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玩龙灯、踩高跷、玩杂耍,等等。
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火波及,太阳宫完全被毁,只留下遗址。战后,上新河木材交易市场得到恢复,湖南、湖北帮木材商人在原址上重建了太阳宫,这是第二座太阳宫,只是面积比原来的太阳宫小了一半左右,只有5000多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曾有一个小队的日军驻扎在太阳宫。一次,这个小队的一匹战马病死,日寇强行在棉花堤杀了七个中国人,犯下了“杀人祭马”的罪孽。1944年秋,日军放了一把火,将重建于清末的太阳宫烧毁。
抗战胜利以后,仍在这里做生意的湖南、湖北商人再次发起重建太阳宫,这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太阳宫的模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太阳宫这个范围,曾经是大炼钢铁的基地和3503厂加工服装的车间,幸好两座凉亭和大殿保存了下来,并在近年得到了修缮。
探路回来后,我把太阳宫的前世今生记录了下来,并在网页上搜索了一番,许多资料显示,太阳宫是奉祀太阳星君的道教庙宇,体现了太阳神信仰崇拜。明清时期,全国只有两座太阳宫,一座是南京太阳宫,另一座则位于河南宁陵县。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南京到北京,两座太阳宫”的俗语。
下面赘述几句河南谢集太阳宫。
谢集太阳宫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宁陵县刘楼乡谢集村,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清乾隆十三年宁陵知县梁景臣(广东香山人)重新修建,当时庙宇占地约有8亩,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从南向北,分前后两部分,最前面是山门,山门后是东西廊坊,再往北是前大殿,过了前大殿是后大殿。南面有个大山门,东面有个小山门,烧香拜佛的人一般都是进南门,出东门。前大殿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后大殿于清乾隆年间扩建时修建。前后大殿可谓气势雄伟,雕檐画廊,充分体现了明清建筑风格。当时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太阳宫道教圣地。
时事无常,社会的变迁对文物有时保护,有时破坏。解放前,谢集太阳宫的前大殿被拆毁;1964年则全部被拆掉建村小学。上个世纪80年代,南京曾多次派人去探寻谢集太阳宫源头,看到被夷为平地的遗址,深为痛心而返。
言归正传。
次日,宝石花的跑友们有的乘地铁、有的坐公交、有的自驾车,按先前告知的路线图,抵达古太阳宫景点集结。
冬日的艳阳从不远的紫金山顶升起,微暖的光覆盖在江面上,碧波粼粼;泼洒在古太阳宫的建筑群上,温情栩栩;从大殿后壁的太阳形窗户口照射进大厅,一片敞亮辉煌。
跑友们蹭腿踢脚,伸腰甩胳膀,跃跃欲试。
预定时间到了,主持者一声令下,10支队伍离弦出发,沿着赛道、迎着太阳奔跑。大家争前抢后,赛道两侧的迎新长跑旗幡猎猎飘扬,高空悬浮的氢气球上载挂着印有“新质发展奉献能源,创新升级恩报社会”,“一元复始,喜驾金龙追旭日;四序更新,欣招彩凤舞春光”,“爆竹庆新春玉兔毫光生紫气,华灯辞旧岁金龙捷足入青云”的红绸布对联,在太阳的光照下倍加红艳。
一位身穿迷彩服的跑友手举小红旗,上书“龙行天下,万象更新”,一路狂奔领跑在前。后经了解,原来这是一名刚刚退伍的武警战士,现在是宝石花集团安全部的一名新员工,小红旗上的八个字真是寓意深邃了!
作者简介:
夏学海,笔名:百友、俗人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草根书记》《老兵仁心》《为了金兰……》《龙腾四海》《创业不畏难,豪气贯长虹》;散文集《酒文化探微》《种植心田》《灌河的春天》;诗集《无名山草》《乡村的风》《负轭之思》等,并有五十多篇作品被编入相关文集。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