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最强城市IP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绳衡智库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维度,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绩,评选出中国实力最强的十座城市,其中南京位居第八。南京的入选理由是:经济强省大脑、专精特新制造业高地、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完备、东南文枢、科教重镇。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上,南京就明确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和最强城市IP。

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新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去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5万亿元左右,增长4.7%左右,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十。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科技创新已经迈上新高度: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量达213家。

在南瑞集团,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南瑞人昂扬向上、勇攀科技高峰的精气神。2023年底,南瑞集团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等14项科技成果,被国家权威机构认定为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能源保障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南瑞集团充分发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综合优势,以全国产化的核心技术及设备,助力驻马店-武汉等6条特高压、河南天池等6个抽蓄电站,以及浙江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等重大工程按期投运。支撑雄安创新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零碳示范园区。 2023年,南瑞集团获国家电网公司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0项,新发布IEC国际标准3项,7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三批首台套名单,31项成果通过权威鉴定,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南瑞为龙头,眼下,南京智能电网产业正在加速崛起,集聚上下游企业近1200家,产业规模占全国八成,努力向五千亿级迈进,构建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

作为经济强省的“大脑”,“勇挑大梁”是南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认清自身使命担当的南京,也正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以产业技术自主可控之“新”,扛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之责;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之“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以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之“新”,放大数实融合、软硬结合优势;以体制机制改革之新,广泛集聚新型生产要素。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南京全市上下全力正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4月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今年南京全市共安排市级重大项目450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数和占比均进一步提升。1—2月,省市重大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9%、15.3%,一季度开工率为近年最好水平。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指出,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抓项目招引,围绕年度招商目标,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突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坚持招大引强和引培科创型企业一起抓、增量招引和存量服务一起抓、国资民资外资项目一起抓,全面发起招商引资攻势。

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具体形态包括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制造装备、新信息技术五个领域;新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和产业组织深度调整。

近日,南京亿维特研制的五人四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原型机总装下线。在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本岭告诉记者,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一环,亿维特自2022年1月成立,便瞄准eVTOL(垂直起降航空)细分赛道,目前已完成了多款中大型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制造,研制的五人四座2吨级eVTOL原型机总装也已下线。此次首飞成功的ET9最大起飞重量2.2吨,可载5人或500公斤,最大航程240公里,最大航速240公里/小时。相当于一辆别克GL8飞上了天。

南京也正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全链转型、加快焕新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深耕重点领域、攻关底层技术,持续做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抓好开放创新、打造头部企业,积蓄发力生物医药产业;抢占关键赛道、形成先发效应,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在南京易司拓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无功电压线损精益管控技术,很好地支撑到电网公司的节能降耗。“在大家常识里,电能是一种高效、优质的资源,不存在好与坏。其实电能也是会有污染。" 比如由于恶劣的电压质量造成的电压波形畸变,即谐波污染,这些污染就好比化纤衣服抽丝影响衣服质量,也会损害设备生产。" 易司拓董事长张珍凤介绍,该公司拓展建立了配电网大数据平台,将服务延伸至低电压治理、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降损治理、电力用户能效监测与智能用电等领域,全面支撑配电网建设改造、能效优化的科学投资与智能决策,“比如一栋大楼,我们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让这栋大楼一个月节省约20%的电。”

在江苏中协智能,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一所学校解决扰民方案。“最大亮点是采用了相控阵定向声这一前沿的发声技术,能够使声音像聚光灯一样只向一个方向传播,自动形成一个个智慧专属的音区,不用带耳机也不会干扰到周边的其他人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科技以声学技术为切入,利用定向声技术搭建全新声场形态,有效避免声波向上游传播,确保在正前方位置能够清晰获取语音信息,突破性地实现“让声音,像手电筒的直射光一样,定向传播”,自动音频分区,打造全新独特的视听体验,革命性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校园广播噪声扰民问题。

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南京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南京去年新签约华天科技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美埃高端装备等百亿级产业项目9个,与中国石化、宝武钢铁、上海汽车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一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3200亿元。今年南京将加快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研发型、创新型总部,今年新增总部企业30家,重点突破5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标志性外资项目、总部经济项目、未来产业项目。

全面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主导,人才支撑是关键。南京将紧扣“四链”深度融合,营造新质生产力的新生态,加快培育协同联动的创业生态;着力塑造互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积极拓展供需适配的场景生态;持续做强功能完备的平台生态;全面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去年底,南京获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放权松绑”的人才科研特区,一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政策创新和科教资源集成,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目前南京全市人才总量超过360万人,拥有在宁两院院士95人,人才密度位居全国城市最前列。南京也通过深化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机制,形成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布局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招引集聚尖端人才;深化产才融合路径,在人才链牵引下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根据南京人才净流入数据,50.6%的流入人才从事八大产业链相关工作。

在紫金山实验室,各实验大楼里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紫金山实验室以刘韵洁院士、尤肖虎教授、邬江兴院士领军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分别组建未来网络研究中心、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和内生安全研究中心,服务中国2030网络、通信、安全领域面向现代制造业、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产业生态与价值链。在这里,刚入职的新人就可以负责与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组,攻关解决行业重大痛点问题。此前,这里完成了贝叶斯学习基带芯片的研发。眼下,他们正在研发第二代芯片。这项自主芯片的成功研发,使得基站的更新换代从以往的全盘更新,转变为用旧有芯片进行可配置性的增减即可实现,大大降低了6G基站的设备成本。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初步建成6G端到端实验平台,6G光子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速率从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实验室还突破大网操作系统、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核心器件、内生安全DPU芯片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在多个国家重点行业应用。

4月8日,南京市市长陈之常专题调研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是我市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运营模式,聚焦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并成功孵化了多家企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气象人才的摇篮,在大气科学和信息工程领域优势明显。陈之常希望高校院所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创造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同时更大力度推动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创新链前后端协同。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链接:

“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即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全球竞争力。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徐媛园


校对 王菲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